關鍵字:蝦皮、電子煙、菸害防制法、國健署、裁罰、網路平台
內文:
蝦皮購物最近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想在上面買個「糖果」怎麼這麼難?這並不是因為糖果缺貨,而是因為台灣最新的《菸害防制法》修正案,讓電子煙成為了全面禁止的產品。為了遵守法令,蝦皮採取了過濾關鍵字的措施,但這項措施卻意外地引發了一場網路平台史上最嚴重的裁罰風暴。
根據《數位時代》的報導,這次事件的導火線是今年新上路的《菸害防制法》修正案。除了將抽菸的法定年齡提高到20歲之外,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全面禁止電子煙。為了避免平台上出現違規產品,蝦皮開始嚴格過濾與電子煙相關的關鍵字。
問題就出在,蝦皮的關鍵字過濾範圍似乎過於廣泛。有網路賣家發現,即使是與電子煙無關的商品,只要名稱或描述中包含類似的字眼,就可能無法在搜尋結果中顯示。例如,有賣家販售的糖果,因為品名中帶有「糖」字,也受到了波及,消費者在搜尋時怎麼也找不到。
這種「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個」的做法,引發了網路平台業者的強烈反彈。業者認為,國健署對於裁罰的標準過於嚴苛,只要在平台上「搜到」違規產品,就直接開罰,而沒有考慮到平台是否已經盡力過濾和審查。更讓業者感到不滿的是,關鍵字的定義非常模糊,導致他們難以判斷哪些商品會觸法。
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商業者表示:「我們當然支持政府的禁菸政策,但這種『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實在讓我們很困擾。我們每天要處理的商品數量非常龐大,如果每個商品都要人工審查,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起事件也凸顯了網路平台在法律合規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一方面,平台必須遵守各國的法律法規,確保平台上不出現違法產品。另一方面,平台也必須兼顧使用者的權益,避免過度干預正常的商業活動。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所有網路平台業者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個人認為,政府在推動禁菸政策的同時,也應該更加細緻地考慮到對網路平台的影響。除了明確定義違規關鍵字之外,也應該建立更合理的申訴機制,讓業者在受到不合理裁罰時,有機會為自己辯護。畢竟,網路平台是現代商業的重要基礎設施,如果因為過於嚴苛的法規而受到影響,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