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助力程式設計:DeepLearning.AI 推出「Vibe Coding 101 with Replit」免費課程
AI 持續進化,正在改變我們寫程式的方式。由吳恩達 (Andrew Ng) 創辦的 DeepLearning.AI 近期與 Replit 合作,推出了一門名為「Vibe Coding 101 with Replit」的免費短期課程,目標是教導學員如何運用 AI 協作工具來開發和部署應用程式。
「Vibe Coding」這個詞是由前 OpenAI 研究員 Andrej Karpathy 提出,指的是利用 AI 輔助程式設計工具,透過文字提示將想法快速轉化為應用程式,就像變魔術一樣。
吳恩達本人也分享了他使用 AI 輔助程式設計的經驗:「我經常使用 LLM 來寫程式,但一次性要求 LLM 完成所有工作通常行不通。我會將問題分解成易於管理的模組,花時間創建提示來指定每個模組,並使用模型一次生成一個模組的程式碼,在繼續下一個模組之前測試和除錯每個模組。這個過程讓我和其他開發者都變得更快更有效率。」
這門課程將濃縮這個流程,提供學員一個實用的框架,讓他們可以有效地利用 AI 協作工具。課程時長約 1 小時 34 分鐘,透過影片教學,深入介紹 Replit 的雲端環境,包含整合的程式碼編輯器、套件管理器和部署工具,學員將會建立兩個專案:
- 網站效能分析器原型: 撰寫產品需求文件 (PRD) 和線框圖,然後引導 AI 協作工具建立並改進一個視覺上吸引人的原型以供部署。
- 國家公園排名應用程式: 使用範例資料集開發一個具備投票功能和持久性資料儲存的頭對頭排名應用程式,並透過要求 AI 協作工具解釋和改進程式碼來優化它。
課程中也會強調「Vibe Coding」的五項關鍵技能:
- 思考 (Thinking): 組織與 AI 協作的想法。
- 使用框架 (Using Frameworks): 善用工具和函式庫。
- 檢查點 (Checkpoints): 系統地追蹤進度。
- 除錯 (Debugging): 透過 AI 支援進行故障排除。
- 提供背景資訊 (Providing Context): 為 AI 協作工具打造精確的提示。
吳恩達強調了 AI 協作程式碼開發的關鍵原則,包括精確、一次指派一個任務、保持專案井然有序、為新功能啟動新的會話,以及有條不紊地進行除錯。
這門課程由 Replit 總裁 Michele Catasta 和 Replit 開發者關係主管 Matt Palmer 共同指導。他們將帶領學員掌握「Vibe Coding」的藝術,將重點從繁瑣的程式碼轉移到由 AI 驅動的高階架構和功能。
DeepLearning.AI 建議,雖然這門課程對所有人開放,但具備一些程式設計經驗和大型語言模型 (LLM) 提示的知識將有助於學員最大程度地利用這門課程。
學員將會學到運用 AI 輔助程式設計的紮實基礎,以及一套可重複使用的「Vibe Coding」流程。這門課程反映了 AI 正在轉變我們寫程式方式的趨勢。如同吳恩達所說,重點不是盲目接受 AI 的輸出,而是改進你的方法,讓你更聰明、更快速地工作。
個人心得:
AI 協作程式設計無疑是未來的趨勢。它能幫助開發者更快速地將想法轉化為現實,並專注於更重要的架構設計和功能規劃。然而,我們也需要警惕過度依賴 AI 可能導致的風險,例如對程式碼理解不夠深入,或是無法獨立解決問題。因此,在學習使用 AI 協作工具的同時,也要不斷精進自己的程式設計基礎知識,才能真正駕馭 AI,讓它成為我們開發道路上的助力。
參考閱讀
- https://learn.deeplearning.ai/courses/vibe-coding-101-with-replit/lesson/zwj9r/introduction
- https://analyticsindiamag.com/ai-news-updates/deeplearning-ai-releases-free-short-course-on-vibe-coding/
- https://www.educationnext.in/posts/andrew-ng-launches-a-course-on-vibe-coding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HRkYcE4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