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前請三思:你準備好迎接待業的挑戰了嗎?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曾經是多少上班族的心聲,也讓「裸辭」這個詞彙在職場上掀起一陣風潮。不用忍受討厭的主管,立即擺脫令人窒息的工作環境,聽起來確實很吸引人。但是,裸辭真的像想像中那麼美好嗎? Dcard 上關於待業的討論串,血淋淋地揭露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裸辭的吸引力與潛在風險
裸辭最大的誘惑,莫過於能迅速逃離不開心的工作。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身心俱疲,裸辭彷彿是一帖解藥,能讓人喘口氣、重新找回生活的步調。然而,待業的焦慮與壓力,往往比想像中更難承受。
知名職涯顧問「職來直往Miss莫莉」就分享過自己的經驗,當年因為受不了過勞和討厭的主管而裸辭,雖然接到了出書邀約,但也面臨了收入不穩定的窘境。更讓她意外的是,台灣職場對於「斜槓」的接受度並不高,待業期間出書的經歷,反而成為求職的阻礙。
待業期間,你已經站在下風
殘酷的事實是,一旦你選擇裸辭,在求職市場上就已經處於劣勢。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雇主,要吸引一位在職的員工跳槽,勢必需要開出更優渥的條件。但面對待業中的求職者,雇主就不需要那麼著急,議價空間自然也變小。
更現實的是,雇主可能會質疑你待業的原因,甚至擔心你的工作能力或穩定性。這也可能導致招募時間拉長,讓你更感到焦慮。
先問問自己,準備好了嗎?
所以,在按下離職鍵之前,請先誠實地問問自己:
- 我能承受多久的待業期? 裸辭需要有足夠的經濟基礎,至少要有 3-6 個月的生活預備金。
- 我清楚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嗎? 是想轉換跑道?還是需要進修學習新技能?
- 我的資歷和條件是否到位? 如果一直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很可能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並積極提升。
待業時,你可以做這些事
如果已經選擇裸辭,也別灰心。善用待業的這段時間,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
- 調整身心靈: 養成運動、閱讀的習慣,讓自己從高壓的工作狀態中抽離。
- 積極充電: 參加進修課程、學習新技能,為未來的職涯發展做好準備。
- 開創第二收入: 嘗試接案、發展副業,增加收入來源,也能讓履歷更加豐富。
- 拓展人脈: 主動聯繫業內的朋友,釋放轉職的訊息,增加求職機會。
給待業者的真心建議
待業期間是否該將就?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如果你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當然可以堅持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如果經濟壓力讓你喘不過氣,或許可以考慮先求有再求好,就像「職來直往Miss莫莉」所說的,先找到一份收入,再慢慢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誠實地面對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並積極提升。與其抱怨沒有伯樂賞識,不如先把自己變成一匹真正的千里馬。
裸辭不是勇敢或衝動的二選一,而是一種選擇。在做出決定之前,請務必審慎評估,做好萬全準備,才能讓裸辭成為你職涯躍進的契機。
參考閱讀
- https://www.dcard.tw/f/job/p/240312183
-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14621
-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10241
- https://www.518.com.tw/article/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