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來臨:產品開發模式迎來典範轉移
在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發展的浪潮下,科技產業的產品開發模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過去數十年來,業界奉行的傳統流程,例如:組建龐大團隊、製作靜態模型、撰寫冗長的產品需求文件(PRD),已逐漸顯得過時。
傳統模式的困境與AI的崛起
傳統的產品開發模式,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進行市場調查、需求分析、設計和測試。然而,在AI的助力下,許多環節都能大幅加速。例如,AI可以快速生成大量的設計方案,並根據使用者回饋進行即時調整。這意味著,產品團隊不再需要耗費數週甚至數月時間,來製作一份詳盡的PRD,而是可以更快地推出原型,並在實際使用中不斷迭代優化。
全新的「原型-精簡」模式
在AI時代,產品開發的重點將從「規劃」轉向「實驗」。團隊應著重於快速打造出可運作的原型,並透過實際測試來驗證產品概念。這個過程強調快速迭代、即時回饋和數據驅動的決策。
具體而言,新的產品開發流程包含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1. 廣泛收集想法: 鼓勵團隊成員提出各種創新想法,並利用AI工具快速生成更多的可能性。
2. 快速建立原型並精簡: 將想法轉化為可操作的原型,並針對以下三個關鍵問題進行驗證:
* 可行性: 目前的技術是否足以實現這個想法?
* 準確性: 產品是否能穩定地滿足使用者的期望?
* 速度: 產品的運作是否足夠流暢快速,以符合實際應用需求?
* 精簡: 針對驗證不通過的想法,需要果斷放棄,將資源投入到更有潛力的項目上。
3. 精煉與產品化: 一旦確認產品具有發展潛力,便可投入更多資源進行優化,並將其打造成可供使用者體驗的產品。
4. 發佈: 在經過充分測試後,正式將產品推向市場。
5. 持續精簡: 根據實際使用情況,持續淘汰不受歡迎的功能,並將資源重新分配到更有價值的地方。
個人貢獻者(IC)的崛起
AI時代的產品開發模式,更加重視個人貢獻者的能力。相較於大型團隊,小型團隊(1-3人)能夠更快速地進行實驗和迭代。此外,AI工具的普及也使得傳統的角色界線變得模糊。工程師可以使用AI工具來輔助設計,設計師也可以利用AI工具來撰寫行銷文案。
如何在AI時代生存與茁壯
對於產品領導者而言,應該:
* 雇用具有好奇心的通才,而非專才。
* 追蹤功能開發的速度,並確保其不斷提升。
* 獎勵實幹家,而非空談者。
對於個人貢獻者而言,應該:
* 將自己定位為問題解決者,而非僅僅是工程師、設計師或產品經理。
* 善用AI工具,將其視為合作夥伴,並不斷實驗,以提高工作效率。
* 勇於嘗試,不要害怕失敗。
擁抱混亂,在不確定性中成長
AI時代的產品開發,必然伴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和變化。團隊需要擁抱混亂,並在不斷的實驗和迭代中尋找方向。
結論
AI正在顛覆產品開發的傳統模式,擁抱AI、擁抱改變,才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競爭力。
參考閱讀
- https://lg.substack.com/p/the-death-of-product-development
- https://x.com/joulee/status/1904660061353627892
-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sriess_the-death-of-product-development-as-we-know-activity-7310632222045204480-9bts
-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dafnz_the-death-of-product-development-as-we-know-activity-7314273944214122498-xr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