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在月球上造水?三重星系統打破紀錄?最新天文發現超乎你的想像!
最近的天文界可說是熱鬧非凡,一連串的發現讓人驚呼連連。從太陽在月球上製造水的可能性,到罕見的三重星系統,再到「歪著頭」繞行雙星的行星,每個都充滿了話題性。身為天文愛好者,怎麼能錯過這些精彩的宇宙新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發現背後,對台灣的觀星族來說,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點吧!
太陽風吹出月球水?未來太空旅行的希望曙光
大家可能都知道,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月球上有水的證據。最近,NASA 領銜的研究團隊有了突破性的發現:太陽風竟然是月球水的重要來源之一!
太陽風是什麼? 簡單來說,太陽風就是太陽持續噴發出來的帶電粒子流。這些粒子以每小時超過一百萬英里的速度在宇宙中穿梭,當它們撞擊地球大氣層時,就會產生美麗的極光。
太陽風如何造水? 研究指出,太陽風中的質子撞擊月球表面,與月球土壤(稱為月壤)中的氧原子結合,形成氫氧根(OH)和水(H2O)分子。由於月球沒有像地球一樣的大氣層和磁場保護,太陽風可以直接影響月球表面。
這對未來的太空任務有什麼意義? 水是太空旅行中極其重要的資源。除了飲用之外,還可以分解成氫氣和氧氣,作為火箭燃料,甚至提供太空人呼吸的氧氣。如果月球上的水可以被有效利用,就能大大降低未來登陸月球和更遠太空任務的成本和風險。NASA 預計在月球南極建立基地,而該處的陰影區域被認為可能存在大量冰凍水。
台灣觀星族的樂趣:
雖然我們無法直接「看到」月球上的水,但這個發現激勵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月球。下次賞月時,不妨想像一下,太陽風正默默地在月球表面創造著生命之源!此外,台灣也有許多天文社團和相關機構,持續關注並分享最新的太空探索進展,可以多加利用這些資源,豐富你的觀星體驗。
-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https://www.tam.gov.tw/ 提供豐富的天文知識、觀測活動和展覽。
- 中央大學天文社: 許多大學都有天文社團,提供對天文有興趣的學生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台。
初學者入門: 對於剛接觸天文的朋友,可以從認識月相開始。觀察月亮從新月到滿月的變化,了解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對位置,這是了解太陽風如何影響月球的基礎。
三重星系統打破紀錄!宇宙版的「三人行」超乎想像
想像一下,如果太陽不是單獨一顆恆星,而是三顆恆星彼此環繞,那會是什麼景象?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罕見的三重星系統 TIC 290061484,打破了同類型系統的軌道週期紀錄!
什麼是三重星系統? 三重星系統是由三顆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它們之間受到重力束縛,彼此環繞。在這個系統中,通常有兩顆恆星靠得很近,形成一個雙星系統,然後這個雙星系統再繞著第三顆較遠的恆星運行。
TIC 290061484 有什麼特別? 這個系統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軌道週期非常短。內側雙星的軌道週期只有約 1.8 天,而外側恆星繞行雙星的週期約為 24.5 天。這個外側軌道週期是目前已知三重星系統中最短的,打破了過去的紀錄。
如何發現的? 這個發現歸功於 NASA 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以及公民科學家的共同努力。TESS 負責收集大量的恆星亮度數據,而公民科學家則負責分析這些數據,尋找潛在的凌星現象(當行星或恆星從另一顆恆星前方經過時,會造成恆星亮度下降)。
研究三重星系統的意義? 研究三重星系統有助於我們了解恆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例如,TIC 290061484 系統中的恆星質量都很大,預計在約 2000 萬年後會發生超新星爆炸,將重元素散佈到銀河系中,並留下中子星。
台灣觀星族的樂趣: 雖然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 TIC 290061484 系統,但這個發現提醒我們,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奇特的恆星系統。透過網路資源,我們可以了解更多關於三重星系統的知識,並欣賞天文學家繪製的藝術概念圖。
初學者入門: 可以從認識雙星系統開始。許多雙星系統可以用小型望遠鏡觀測到。透過觀察雙星系統,可以了解恆星之間的重力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彼此環繞。
「歪著頭」繞行的行星!顛覆我們對行星軌道的想像
你是否認為行星都應該在與恆星自轉相同的平面上運行?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歪著頭」繞行雙星的行星,完全顛覆了我們對行星軌道的既有印象!
什麼是極地行星? 極地行星是指那些繞行恆星或雙星系統,但其軌道平面與恆星或雙星的軌道平面垂直的行星。就像地球繞太陽運行,但軌道卻是從北極和南極通過。
2M1510 (AB) b 有什麼特別? 這顆行星繞行著一對棕矮星,棕矮星是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特殊天體。更特別的是,這對棕矮星本身就是一個食雙星系統,也就是說,從地球上看,它們會互相遮掩。
如何發現的? 這個發現是透過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遠鏡」(VLT)做出的。天文學家在觀測這對棕矮星時,發現它們的運動方式有些異常,經過分析後,確認有一顆行星以垂直於棕矮星軌道平面的方式繞行著它們。
研究極地行星的意義? 這個發現挑戰了我們對行星形成的理解。傳統理論認為,行星應該在與恆星自轉相同的平面上形成。但 2M1510 (AB) b 的存在表明,行星的形成過程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台灣觀星族的樂趣: 雖然 2M1510 (AB) b 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無法直接觀測到,但這個發現激發了我們對宇宙的好奇心。下次仰望星空時,不妨想像一下,在遙遠的宇宙中,可能存在著更多我們無法想像的行星系統。
初學者入門: 可以從認識太陽系的行星開始。了解太陽系行星的軌道和特徵,是了解系外行星的基礎。透過天文書籍、網站和App,可以輕鬆學習到關於行星的知識。
觀星小撇步:如何在台灣享受天文樂趣?
台灣雖然光害較嚴重,但仍然有很多地方適合觀星。以下提供一些觀星小撇步,讓你在台灣也能享受天文樂趣:
- 選擇遠離城市光害的地方: 像是陽明山、合歡山、阿里山等地,都是台灣著名的觀星地點。
- 查詢天氣預報: 觀星最重要的就是天氣。選擇晴朗無雲的夜晚,才能看到美麗的星空。
- 利用觀星App: 現在有很多觀星App,可以幫助你辨認星座、行星和星雲。
- 參加天文活動: 台灣各地都有天文社團和機構舉辦觀星活動,可以參加這些活動,和其他天文愛好者交流學習。
- 準備望遠鏡: 如果想要更清楚地觀測星空,可以準備一台望遠鏡。對於初學者來說,雙筒望遠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結語
宇宙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每一個新的發現都讓我們更接近真理。從太陽在月球上造水的可能性,到罕見的三重星系統,再到「歪著頭」繞行雙星的行星,這些發現都充滿了驚喜和挑戰。身為天文愛好者,讓我們一起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宇宙的奧秘吧!也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星經驗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