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
近期,關於台灣是否應成立「主權基金」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引起了廣泛討論。中央銀行(央行)積極提出建議,財政部則持謹慎態度,顯示了政府對於此議題的審慎。
央行的觀點與財源建議
根據媒體報導,央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的報告中,闡述了成立主權基金的相關想法。央行認為,若要設立國家主權基金,不應動用外匯存底。央行建議,主權基金的財源可參考韓國與新加坡的模式,透過財政部發債、撥款或出資等方式籌措。此外,首批資金也可來自公部門的委託款。
財政部的回應與立場
財政部對此議題抱持審慎態度。財政部表示,若要成立主權基金並以發債方式進行,必須透過專案立法,並經過充分討論,取得各界共識。國發會也強調,主權基金的設立需要審慎評估。
主權基金的風險考量
風傳媒的評論指出,鑑於台灣的政治情勢,成立主權基金的風險過高,建議暫緩。
事件癥結點:
成立主權基金的核心癥結點,在於如何平衡投資報酬與風險。主權基金的設立,旨在透過多元化投資,為國家創造額外收益。然而,投資必然伴隨著風險。在政治環境複雜、國際情勢動盪的背景下,如何確保基金的投資決策不受政治干擾,並有效管理投資風險,是政府必須審慎考量的。
個人心得:
個人認為,成立主權基金的確有其潛在效益,例如增加國家財源、提升國際競爭力等。然而,在台灣的特殊環境下,政治因素可能對基金的運作帶來不確定性。因此,在推動此計畫前,政府應充分溝通,凝聚社會共識,並建立完善的風險控管機制。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關鍵評論網報導: 央行建議主權基金財源可參考星韓模式,透過財政部發債、撥款或出資。本文對照:內文提及央行建議財源,並引用此資訊。
- 工商時報報導: 央行總裁楊金龍赴立法院報告,討論主權基金議題。本文對照:內文提及央行總裁的立場,並說明其在立法院的發言。
- 風傳媒評論: 鑑於台灣政治情勢,成立主權基金風險太高,建議暫緩。本文對照:內文引用此觀點,並提出成立主權基金的風險考量。
- TechNews 科技新報報導: 財政部表示,若成立主權基金要以發債方式進行,一定要透過專案立法。本文對照:內文提及財政部的謹慎態度與對應措施。
參考閱讀
央行提「主權基金」財源3管道,重申不宜動用外匯存底,財政部:應凝聚共識、考量成立必要性 – TNL The …
風評:成立主權基金?說說即可,別碰為宜
主權基金財源央行提3管道
發債成立主權基金?財部:須專案立法取得共識
央行總裁楊金龍:主權基金應立專法設獨立機構 並非動用外匯存底 | 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