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
近日,曾被譽為AI獨角獸的英國新創公司Builder.ai,傳出破產消息,震驚科技界。這家公司曾獲得微軟、卡達主權基金等重量級機構的投資,市值一度超過10億美元。然而,Builder.ai的核心技術卻被揭露是「人工偽裝」,其宣稱的AI能力,實際上是由位於印度的工程師團隊手動完成。更令人咋舌的是,該公司還被爆出財務造假,讓許多投資者和合作夥伴都蒙受了損失。
根據《數位時代》的報導,Builder.ai 宣稱其平台能利用 AI 技術,協助用戶快速建立App與網站。然而,背後的運作方式,卻是由真人工程師扮演AI角色,進行人工操作。這種「假AI」的模式,不僅欺騙了客戶,也誤導了投資人。
《TVBS新聞網》的報導指出,Builder.ai的營運模式,更像是將開發專案外包給印度工程師團隊。客戶提出的需求,並非由AI自動化處理,而是由工程師們手動完成。這也意味著,Builder.ai所標榜的 AI 效率和技術優勢,根本名不副實。
在《EBC東森新聞》的報導中,更提及了Builder.ai的財務造假疑雲。據悉,該公司可能透過誇大營收等方式,來吸引更多投資。這些不實的財務數據,讓Builder.ai成功獲得了多輪融資,卻也為其後來的破產埋下了隱患。
Builder.ai的案例,不僅是一場 AI 詐欺,更反映出科技創業領域的亂象。在追逐AI熱潮的同時,一些公司過度包裝技術,甚至不惜偽造數據,來獲取投資。Builder.ai的失敗,也為其他新創公司敲響了警鐘,提醒大家在投資和合作時,務必謹慎評估技術的真實性,以及公司的財務狀況。
個人心得:
Builder.ai的案例,讓我對科技產業的「包裝」文化感到擔憂。當AI成為熱門話題,許多公司都急於搭上這班列車,卻忽略了技術的實際能力。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最終只會導致信任危機,甚至毀掉整個產業的聲譽。
事件癥結點:
Builder.ai事件的癥結點,在於對AI技術的過度吹噓和財務透明度的缺失。公司利用AI概念來吸引投資,卻未能真正建立起核心技術,更用造假的方式來掩蓋其經營困境。這反映出,在追求科技創新時,誠信和務實才是企業永續發展的根本。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數位時代》報導: 提供了Builder.ai破產的基本資訊,以及其核心技術是人工偽裝的事實。本文以此為基礎,點出事件的本質是AI詐欺。
- 《TVBS新聞網》報導: 補充了Builder.ai的運營模式細節,說明了其技術實際上是將開發外包,而非真正的AI自動化。本文以此為佐證,強調了該公司宣稱的AI效率和技術優勢,是虛假的。
- 《EBC東森新聞》報導: 揭露了Builder.ai的財務造假疑雲,暗示其破產與財務欺詐有關。本文以此為依據,說明了該公司不實的財務數據,如何誤導投資者。
參考閱讀
Builder.ai宣布破產!假AI全靠「真人印度工程師」手動:為何微軟、亞馬遜⋯都變債主? …
新創公司Builder.ai宣布破產工程師假扮AI連微軟都被騙│TVBS新聞網
曾獲微軟加持!AI獨角獸Builder.ai驚傳破產財報灌水曝光
微軟、卡達都曾被騙!英國Builder.ai破產
這家AI獨角獸破產! 微軟和卡達主權基金全踩雷 – 自由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