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迷注意!超狂行星、星際彗星報到,夏日星空不寂寞!
各位天文愛好者們,準備好迎接一連串精彩的天文現象了嗎?最近的天文界可是熱鬧非凡,不僅發現了一顆「一年只有一週」的奇異行星,還有一顆來自外太空的星際彗星造訪太陽系!身為台灣的星空觀察家,我們絕對不能錯過這些難得的機會,一起來看看這些天文新聞,以及如何在台灣欣賞這些宇宙奇觀吧!
一年只有一週?超近距離行星 HIP 67522 b 的毀滅命運
想像一下,如果一年的時間,短到只有地球上的一週,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一顆名為 HIP 67522 b 的系外行星,它正以驚人的速度繞著其母恆星 HIP 67522 運行,一年僅僅相當於地球上的七天!
這顆行星距離地球約 400 光年,以宇宙尺度來說,算是離我們相當近的鄰居。但它與母恆星的距離卻非常靠近,導致它面臨著極為嚴峻的環境。由於 HIP 67522 還是一顆非常年輕、活動力旺盛的恆星,它會頻繁地爆發強烈的閃焰,這些閃焰會直接轟擊 HIP 67522 b,使其大氣層迅速膨脹。
更令人驚訝的是,科學家發現 HIP 67522 b 竟然會觸發母恆星的閃焰爆發!雖然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但推測是行星的磁場與恆星的磁場相互作用,進而引發了這些高能量事件。這種「行星引導恆星自毀」的現象,實在是太罕見也太有趣了!
身為台灣的觀星族,我們雖然無法直接觀測到 HIP 67522 b 及其母恆星,但我們可以透過了解其發現過程,學習天文學家如何利用現有的太空望遠鏡來尋找系外行星:
- 凌日法 (Transit Method): 這是目前發現系外行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當行星從恆星前方經過時,會造成恆星亮度略微下降,透過偵測這種亮度變化,我們就能推斷出行星的存在。NASA 的 TESS (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 和 ESA 的 CHEOPS (CHaracterising ExoPlanets Telescope) 等太空望遠鏡,都是利用這種方法來尋找系外行星。
初學者入門: 你可以想像一下,當一隻蚊子從你面前的燈泡飛過時,燈泡的亮度會稍微變暗。凌日法就像這樣,只是我們觀察的對象是遙遠的恆星和行星。
-
觀測恆星閃焰: 科學家透過長期觀測 HIP 67522 的亮度變化,發現其閃焰爆發的頻率遠高於正常值,進而推斷出行星與恆星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
初學者入門: 恆星就像太陽一樣,偶爾會出現一些「小脾氣」,爆發出強烈的能量。科學家透過研究這些「小脾氣」,也能夠了解恆星周圍的環境。
個人心得: HIP 67522 b 的故事告訴我們,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奇特的行星系統,它們的運行方式可能與我們所熟悉的太陽系截然不同。這也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地探索宇宙,尋找更多令人驚嘆的天文現象。
星際訪客報到!彗星 3I/ATLAS 掠過太陽系
除了奇異行星之外,最近還有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一顆來自星際空間的彗星 3I/ATLAS (C/2025 N1) 正穿越我們的太陽系!
這顆彗星由 NASA 資助的 ATLAS (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 於 2025 年 7 月 1 日在智利發現。由於其軌道特性,科學家確認 3I/ATLAS 並非來自太陽系內部,而是來自其他恆星系統的星際訪客。
3I/ATLAS 目前距離地球約 6.7 億公里,預計將於 2025 年 10 月 30 日到達近日點,屆時距離太陽約 2.1 億公里,略小於火星的軌道半徑。雖然 NASA 表示 3I/ATLAS 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但它仍然是天文學家研究星際物質的絕佳機會。
台灣觀星族如何追蹤 3I/ATLAS?
- 觀測時間: 根據 NASA 的資料,3I/ATLAS 在 2025 年 9 月之前,可以透過地面望遠鏡觀測。之後,由於彗星太靠近太陽,將難以觀測。預計在 2025 年 12 月初,彗星將再次出現在太陽的另一側,屆時天文學家可以繼續研究。
- 觀測工具: 由於彗星亮度較暗,建議使用口徑較大的望遠鏡進行觀測。如果你是天文攝影愛好者,可以嘗試使用長時間曝光的方式來捕捉彗星的身影。
- 觀測地點: 選擇光害較少、視野開闊的地點進行觀測,例如高山、郊區或海邊。
- 星圖軟體: 利用星圖軟體 (例如 Stellarium) 查詢彗星的即時位置,以便更準確地找到目標。
初學者入門: Stellarium 是一款免費的星圖軟體,可以模擬真實的星空,讓你輕鬆找到各種天體的位置。
個人心得: 彗星 3I/ATLAS 的到來,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其他恆星系統的奧秘。透過研究彗星的成分和結構,我們可以了解更多關於星際物質的資訊,進而推測其他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過程。
遠日點小知識:夏天熱不熱,跟地球離太陽遠近無關!
每年的七月初,地球都會來到遠日點,也就是距離太陽最遠的位置。今年 (2025 年) 的遠日點落在 7 月 3 日,地球距離太陽約 1.52 億公里。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既然遠日點距離太陽最遠,為什麼夏天還是這麼熱呢?其實,地球的季節變化並不是由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決定的,而是由地球的自轉軸傾斜所造成的。
由於地球自轉軸傾斜了約 23.5 度,因此在一年中不同的時間,太陽光會以不同的角度照射到地球表面。當北半球在夏季時,太陽光幾乎垂直照射,使得地面吸收更多的能量,因此氣溫較高。反之,當北半球在冬季時,太陽光以較斜的角度照射,能量分散,氣溫自然較低。
台灣觀星族可以做什麼?
- 安全觀測太陽: 透過專業的太陽濾鏡,你可以比較地球在近日點和遠日點時,太陽的大小差異。
警告: 千萬不要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直接觀看太陽,以免造成眼睛永久性損傷。
- 了解季節變化: 透過觀察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自轉軸傾斜對季節的影響。
個人心得: 遠日點的小知識提醒我們,科學的真相往往與我們的直覺有所不同。透過學習科學知識,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宇宙,並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總結:擁抱星空,探索宇宙的奧秘!
無論是奇異的系外行星、遠道而來的星際彗星,還是看似簡單的季節變化,都蘊藏著宇宙的奧秘。身為台灣的觀星族,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參與天文觀測和研究,例如:
- 加入天文社團,與同好交流。
- 參加天文講座和研討會,增進天文知識。
- 利用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探索星空的美麗。
- 使用星圖軟體和天文App,追蹤天體的位置。
- 閱讀天文書籍和雜誌,了解最新的天文發現。
讓我們一起擁抱星空,探索宇宙的奧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