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前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近期接受採訪時,坦承自己低估了AI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導致公司在AI領域的發展落後於輝達(NVIDIA)、超微(AMD)等競爭對手。然而,他仍堅信英特爾推行的「IDM 2.0」策略,即同時保有晶片設計與製造能力的模式,是正確的方向。
事件癥結點: 英特爾在AI時代的戰略失誤,以及IDM 2.0策略的爭議。
基辛格在採訪中表示,英特爾在AI領域的起步較晚,錯失了許多商機。他認為,如果當時加大對AI的投資,將會佔用大量資金,壓縮其他業務的發展空間。因此,在任內未能及早布局AI,是他戰略上的失誤。他進一步指出,這不僅讓英特爾在AI加速器和雲端運算市場上失去領先地位,也可能造成公司數十億美元的營收損失。
儘管如此,基辛格仍堅定地認為,英特爾的「IDM 2.0」策略是正確的。他反對將製造業務外包,專注於設計的建議,認為只有同時強化晶圓代工和設計能力,才能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保持競爭力。他強調,許多專案需要長期且有耐心的資本投入,而美國若無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半導體製造業就很難回流。
個人心得: 面對科技產業的快速變遷,企業的策略選擇至關重要。基辛格的坦承,反映了在AI浪潮下,傳統半導體巨頭轉型的挑戰。IDM 2.0策略能否幫助英特爾重返榮耀,仍有待時間驗證。
目前,英特爾現任執行長陳立武正積極調整策略,將重心轉向產品設計和核心技術研發。市場傳出,英特爾可能放棄18A製程,轉而集中資源發展14A製程,以與台積電等競爭對手抗衡。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Nikkei Asia》採訪基辛格: 提供了基辛格對其任內決策的反思,以及對IDM 2.0策略的堅持。
- 《數位時代》報導: 報導了基辛格坦承低估AI影響,以及陳立武調整策略的消息。
本文根據上述資料,整理了英特爾的戰略失誤、IDM 2.0策略的爭議,以及陳立武的應對措施,並加入了筆者的個人觀點,以深入剖析英特爾在AI時代面臨的挑戰。
參考閱讀
基辛格認了!坦承「低估AI」讓英特爾被輝達、超微超車,他為何堅持IDM 2.0路線無誤?
英特爾執行長改革代工策略?轉攻14A搶蘋果與輝達訂單 | 蕃新聞
英特爾陳立武「救亡圖存」 傳力推「14A」製程對抗台積電
Intel前執行長Pat Gelsinger受訪坦承錯誤低估AI的影響導致Intel兵敗如山倒 #CPU (241334) – Cool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