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外交策略近期受到國際矚目,荷蘭媒體《新右派》專訪外交部長林佳龍,並以「台灣外交部長揭示荷蘭可自台灣外交政策學習之處」為題進行報導。文章深入探討台灣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與實踐,並將其視為可供荷蘭借鏡的榜樣。
內文:
林佳龍部長在訪談中指出,面對中國的持續施壓,台灣被迫採取創新、靈活且目標明確的外交策略。這包括與民主國家建立同盟關係,深化投資互惠合作,以及加強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他強調,強而有力的外交政策不僅來自軍事或經濟實力,更建立於國家認同。台灣藉由價值外交與經濟外交的結合,打造更堅實的全球同盟基礎。
林佳龍部長也提到,台灣在外交戰略上,也強調維護自身的民主與法治體制,以應對中國的系統性威脅,呼籲民主國家攜手合作,保護民主體制。此外,台灣也積極對抗中國濫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模糊台灣國際地位的行為,並感謝G7與歐洲議會對此議題的聲援。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正積極汲取歐洲應對俄烏戰爭的經驗,持續提升整體社會韌性。林佳龍表示,只有民主國家彼此攜手合作,才能共同抵禦威權政權的威脅,這也是台灣積極與歐洲建立堅實關係的原因。例如,台積電在德國的投資,以及鴻海在法國布局先進封裝產業,都有助於深化台灣與歐洲國家的關係。
為促進台歐之間的理解和親近,台灣今年也推動「歐洲台灣文化年」,將台灣文化帶到歐洲城市,並推廣如音樂劇等藝文表演。此外,結合羅馬圓柱和台灣晶片意象的歐洲台灣文化年標誌,也展現台灣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形象。
個人心得:
台灣外交的成功,不僅在於策略的靈活運用,更在於對民主價值的堅定維護。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台灣展現了如何在逆境中尋求突破,並與理念相近的國家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這種以價值為導向的外交策略,值得各國學習與借鏡。
事件癥結點:
事件的核心問題在於,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台灣如何在全球舞台上維持自身的存在感,並深化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這不僅僅是外交上的挑戰,更涉及到國家認同、價值觀的選擇,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定位。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風傳媒報導: 引用了風傳媒報導,佐證了荷蘭媒體對台灣外交政策的正面評價,以及林佳龍部長在專訪中的核心觀點。
- 《新右派》報導: 參考了《新右派》的報導內容,闡述了台灣外交政策的具體策略,例如與民主國家的合作、價值外交與經濟外交的結合,以及對抗中國威脅的努力。
- 林佳龍部長的言論: 文章引用了林佳龍部長在訪談中的多個觀點,例如外交政策的核心價值、與歐洲國家的合作、文化交流等,以支持文章對台灣外交政策的分析與評價。
參考閱讀
荷蘭媒體讚台灣外交政策是榜樣林佳龍:民主國家合作才能抵禦威權
「兼顧戰略規劃與國家利益」 荷媒訪問林佳龍讚台灣外交政策可為借鏡
林佳龍率團訪巴拉圭 主持建交68週年紀念酒會 | 外交部 | 台灣大紀元 | 大紀元
林佳龍首率團出訪南美友邦巴拉圭 同慶台巴建交68週年 | 政治焦點 – 太報 TaiSounds
獨家/慶祝建交68週年!林佳龍今率團出訪巴拉圭 盼擴展產業合作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