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於7月18日三讀通過《刑法》修正案,針對虐待兒童致死案件,加重刑責。此修法被稱為「剴剴條款」,起因於震驚社會的1歲男童剴剴遭保母凌虐致死案,引發大眾對兒少保護議題的高度關注。
此次修法重點包含:若加害人殺害7歲以下幼童,刑責將加重二分之一;若凌虐幼童致死,將處以死刑或無期徒刑。此外,對於凌虐未滿7歲兒童致死者,也將研議不得假釋。修法也同時加重對於7歲以上至未滿18歲兒童的虐待刑責,施虐致重傷者,刑期將從10年起跳,若涉及營利行為,刑期更將從12年起跳。
個人心得:
個人認為,這次修法是回應社會對兒少保護的迫切需求。虐童事件頻傳,加重刑責雖無法完全杜絕憾事,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警示潛在犯罪者,並給予受害者及其家屬一些慰藉。然而,法律的執行與配套措施更為重要,例如:社工人力是否充足、通報機制是否完善、以及如何有效追蹤與輔導受虐兒童等,都是未來需要關注的議題。
事件癥結點:
事件癥結點不僅僅在於加重刑責,更在於如何建立更完善的兒少保護網絡。現行的法律與制度,似乎未能有效遏止虐童事件。除了加重刑罰,更重要的是從根本解決問題,包括:
- 強化篩選機制:針對保母、托育機構等,應加強篩選機制,確保其身心狀況及背景適合照顧兒童。
- 完善監督與訪視:建立更頻繁、更有效的監督與訪視機制,及早發現潛在的虐童風險。
- 提升社工量能:增加社工人力,提升其專業知能,使其能更有效地介入與協助受虐兒童及其家庭。
- 加強社會教育:提高民眾對兒少保護的意識,鼓勵社區居民共同監督,及時通報可疑情況。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太報報導: 太報報導提供了修法的具體內容,包括加重刑責的細節,例如針對7歲以下幼童、凌虐致死等情況的刑罰。這部分內容被用於說明本次修法的核心內容。
- Yahoo奇摩新聞綜合報導: Yahoo奇摩新聞的報導,補充了修法的背景,以及「剴剴條款」的由來,呼應了修法與社會案件的關聯。
- 其他新聞媒體報導: 其他新聞媒體的報導,提及了法務部長對於兒少凌虐「零容忍」的態度,以及研議不得假釋的相關訊息,增加了報導的深度與廣度。
藉由上述資料,本文不僅呈現了修法的具體內容,也分析了事件的背景和癥結點,並提出對未來兒少保護工作的建議。
參考閱讀
快訊》保護孩童!立院三讀刑法修正 虐殺嬰幼兒將判死
殺童刑責加重二分之一!立院三讀凌虐致死者最重判死 將研議不得假釋
「剴剴條款」通過!虐童致死最重判死刑 45綠委逆風反對引質疑
朝野協商一致同意 立法院三讀通過「虐殺兒童最重處死刑」
快訊/「剴剴條款」三讀通過!虐童致死最高可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