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
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係,近期因關稅問題再次浮上檯面。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於7月20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專訪時表示,他對美歐達成貿易協議抱持信心。然而,他也坦承,8月1日是美國對歐盟關稅生效的最後期限。
盧特尼克指出,他剛與歐盟談判代表通話,雙方仍有協商空間。這番言論釋放出樂觀訊號,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先前已致函歐盟執委會主席,警告若未能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將對歐洲進口商品徵收30%關稅。盧特尼克強調,8月1日的期限是真實且具有法律效力的,但即使過了這個期限,美國仍可與歐盟繼續協商,只是會開始實施先前預告的加徵關稅措施。
與此同時,盧特尼克也透露,川普政府將啟動《美墨加協議》(USMCA)的重新談判機制,預計很快展開,因為該協議規定的重新協商時限僅剩一年。這顯示出美國在貿易領域的積極作為,以及對於既有貿易協定的重新審視。
從其他媒體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對貿易關稅議題的態度相當堅定。在與歐盟談判的同時,美國也密切關注其他貿易夥伴的動態。例如,針對先前對中國AI晶片的出口管制,美國商務部也做出了一些調整,允許輝達恢復對中國輸出H20人工智慧(AI)晶片。
個人心得:
觀察近期美國在貿易上的動作,可以感受到其策略的複雜性。一方面,美國積極與歐盟協商,試圖達成協議;另一方面,對於既有貿易協議,例如《美墨加協議》,則準備重新談判。同時,在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上,美國也在管制與放寬之間尋求平衡。這種多管齊下的策略,反映出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以及其在保護自身利益上的謹慎態度。
事件癥結點:
此次美歐貿易爭端的癥結點,除了關稅之外,更深層的問題,是雙方在貿易結構、產業政策上的差異。美國希望透過關稅施壓,迫使歐盟在貿易上做出讓步,以符合美國的利益。而歐盟則希望維護自身的貿易自主性,並避免受到過度干預。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引用了《財訊快報》的報導,該報導提及了盧特尼克對美歐貿易協議的樂觀態度,以及8月1日關稅期限。本文也參照了其他媒體的報導,例如,有關美國對中國晶片出口管制的調整。通過對比不同來源的資訊,本文試圖呈現出美國貿易政策的多元面向。
參考閱讀
美商務部長:8月1日關稅絕對會上路、但仍可協商-MoneyDJ理財網
加美自由貿易已死?美國商務部長否認 | 大紀元
H20將恢復輸中 但恐不會重啟生產 – 自由財經
美商務部長:中國將獲得英偉達第四等AI芯片 | 人工智能芯片 | 高端芯片 |盧特尼克| 大紀元
美商務部長:有信心與歐盟達貿易協議 | 川普關稅 | 美歐談判 |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