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柯文哲、罷免投票、假處分、北高行、京華城案
柯文哲罷免投票假處分遭駁回:法律、維安與公益的權衡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因涉京華城案遭羈押,近期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假處分,希望能參與明天的罷免投票。然而,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北高行)於今日(2025年7月25日)駁回了柯文哲的聲請,引起社會關注。
事件經過
柯文哲因涉及京華城弊案,自去年9月5日起遭羈押至今。他向北高行聲請假處分,希望能在羈押期間,透過設立監所投票所、通訊投票或戒護前往指定投票所等方式,參與第11屆立法委員(台北市第6選舉區)羅智強的罷免案投票。
北高行裁定理由
北高行綜合考量後,做出駁回裁定。主要理由包括:
- 法律規範不足: 依據選罷法,投票案由台北市選委會辦理,台北看守所並非選務辦理機關,無法決定柯文哲是否能行使投票權。同時,刑事訴訟法及羈押法並無保障受羈押被告行使投票權的相關規定。
- 維安困難: 若允許戒護柯文哲至投票所投票,將增加維安困難度。
- 損及公益: 北高行認為,若暫時准許柯文哲的假處分聲請,可能影響選舉結果,對公益造成的損害,遠大於未准許聲請。
法律爭議與社會觀感
此裁定引發了關於羈押期間選舉權的討論。支持柯文哲者認為,剝奪其投票權,侵犯了基本公民權利。然而,法院的考量也反映了法律在保障選舉權與維護社會秩序間的平衡。
個人心得
我認為,此案涉及法律、維安和公共利益等多重考量。法院在審理時,不僅要考慮柯文哲個人的權益,也要權衡保障選舉的公平性,以及維護社會秩序。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事件癥結點
事件的癥結點,在於如何平衡受羈押者的投票權與現行法律框架。現行法律並未明確規範受羈押者如何行使投票權,這使得法院在處理類似案件時,面臨兩難。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引用了Yahoo奇摩即時新聞的相關報導,以及其他媒體的資訊,例如中天新聞網、NOWnews今日新聞等。這些報導提供了案件的詳細經過、法院的裁定理由,以及各方的反應。本文根據這些資料,整理出事件的來龍去脈,並分析了背後的法律爭議和社會影響。
參考閱讀
柯文哲罷免投票聲請假處分遭駁 北高行:增加維安困難度且損及公益,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3 分鐘前
柯文哲罷免投票聲請假處分遭駁 北高行:增加維安困難度且損及公益,Yahoo奇摩(即時新聞)
柯文哲投票無望!法官駁回「3大理由」曝光,今日新聞NOWNEWS via Yahoo奇摩新聞
受刑人可投票「柯文哲726罷免卻不能投」!律師點破1關鍵,三立新聞網
顏厥安反大罷免文章!黃國昌:綠營腦袋清醒學者終於出來講話,新頭殼 via Yahoo奇摩新聞
柯文哲聲請行使投罷免票!北高行列7點理由駁回,中天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