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抬頭仰望星空!2025 仲夏夜觀星指南:滿月、流星雨、行星一次滿足!
各位台灣的星空愛好者們,準備好迎接一場精彩的仲夏夜觀星饗宴了嗎? 2025 年的八月,天空將會非常熱鬧,滿月、流星雨,還有難得一見的行星連珠,全都擠在這個月登場! 就算你是觀星新手,也不用擔心,這篇文章將帶領大家輕鬆入門,掌握觀星技巧,一起探索宇宙的奧秘。
羅馬競技場的月亮:天文攝影的浪漫與巧思
最近國外天文攝影師 Paolo Palma 在義大利羅馬,捕捉到一系列令人驚嘆的照片。他將近乎滿月的「鱘魚月」(Sturgeon Moon)巧妙地置於古羅馬競技場的拱門之中,創造出一種穿越時空的浪漫氛圍。
這系列照片之所以特別,不僅僅是因為月亮的美麗,更在於攝影師的構圖巧思,將自然天象與歷史古蹟完美結合。 Paolo Palma 使用 Nikon Coolpix p510 相機,以單張拍攝的方式,捕捉到月亮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下的樣貌。透過調整與競技場的距離,月亮的大小也產生了變化,更增添了視覺上的趣味性。
這也提醒我們,天文攝影不一定要有昂貴的器材,只要有創意和耐心,也能拍出令人驚豔的作品。
台灣觀點: 雖然我們無法像 Paolo Palma 一樣在羅馬競技場拍攝月亮,但台灣也有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蹟和建築,像是台北的總統府、台南的赤崁樓、或是各地的古城門等等。下次滿月時,不妨試著尋找這些地點,運用類似的構圖方式,創造屬於台灣特色的天文攝影作品。
2025 鱘魚滿月:八月的月亮特別圓?
八月的滿月又被稱為「鱘魚月」,這個名字源自於北美洲的傳統,因為八月是鱘魚在五大湖 abundance 的季節。每個月份的滿月都有其獨特的別稱,反映了當時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俗。例如,二月的滿月被稱為「雪月」,六月的滿月則被稱為「草莓月」。
2025 年的鱘魚月將在 8 月 9 日和 10 日的晚間升起,大約在晚上 8 點到 9 點之間,從東南方地平線緩緩升起。如果天氣晴朗,你可以在午夜時分看到它高掛在南方天空,直到黎明時分才從西南方落下。
觀星小撇步: 想要欣賞鱘魚月的最佳狀態,建議選擇一個沒有光害、視野開闊的地點。在台灣,像是合歡山、阿里山、陽明山國家公園等地,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滿月時常常會出現「月亮錯覺」(Moon illusion)的現象,也就是當月亮接近地平線時,看起來會比高掛在空中時更大。這是一種奇妙的視覺效果,不妨仔細觀察看看。
流星雨的考驗:如何在滿月下捕捉稍縱即逝的星光?
八月除了有滿月之外,還有兩個不容錯過的流星雨:南寶瓶座δ流星雨和英仙座流星雨。其中,英仙座流星雨向來以數量多、亮度高而聞名,是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
然而,2025 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可能會受到滿月強光的影響,導致許多較暗的流星被掩蓋。這對觀星者來說,無疑是一項挑戰。
挑戰滿月光害: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提高觀測到流星的機會:
- 避開光害: 盡可能選擇遠離城市光害的山區或海邊。
- 遮蔽月光: 利用建築物或地形,將月亮遮蔽住,減少月光對觀測的干擾。
- 耐心等待: 觀星需要耐心,即使在光害較嚴重的環境下,只要持之以恆,還是有機會捕捉到明亮的流星。
- 觀測時間: 雖然英仙座流星雨的極大期在 8 月 12 日至 13 日,但其實在極大期前後幾天,都有機會看到流星。建議可以提早或延後觀測時間,避開月光最強烈的時段。
台灣觀測建議: 在台灣,像是梨山、清境農場、墾丁等地,都是適合觀賞流星雨的地點。此外,也可以參加由天文社團或相關機構舉辦的觀星活動,與同好們一同分享觀星的樂趣。
行星連珠:清晨的驚喜
2025 年的八月,行星們也將在天空中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從八月中旬開始,將有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六顆行星同時出現在天空中,形成難得一見的「行星連珠」現象。
不過,這次的行星連珠,主要出現在日出前的清晨。這意味著,想要一睹行星們的風采,就必須早起了!
觀測重點:
- 金星和木星: 這兩顆行星是這次行星連珠中最亮的成員,也是最容易被肉眼觀測到的。在 8 月 10 日左右,金星和木星將非常接近,幾乎就像一顆雙星一樣,非常值得期待。
- 土星: 土星在傍晚時分升起,亮度也相當高,很容易辨認。
- 天王星和海王星: 這兩顆行星距離地球較遠,亮度較暗,需要使用望遠鏡才能觀測到。
觀測時間和地點:
想要觀測行星連珠,建議在凌晨 3 點左右,選擇一個東方地平線開闊的地點。在台灣,東部沿海地區、或是高山地區,都是不錯的選擇。
觀星安全提醒:
在日出前觀測行星時,務必注意安全,避免直視太陽,以免造成眼睛損傷。
如何成為觀星達人?給台灣星空愛好者的建議
觀星是一項充滿樂趣和挑戰的活動,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就能輕鬆入門。以下是一些給台灣星空愛好者的建議:
- 認識星座: 從認識基本的星座開始,例如北斗七星、獵戶座、天蠍座等等。可以利用星座盤或手機 App 來輔助辨認。
- 了解天象: 關注天文新聞和預報,了解當前有哪些特殊的天象,例如流星雨、日食、月食、行星連珠等等。
- 選擇合適的觀星地點: 盡可能選擇遠離城市光害、視野開闊的地點。
- 準備必要的裝備: 觀星的基本裝備包括:
- 星座盤或手機 App: 輔助辨認星座和天體。
- 手電筒: 方便在黑暗中行走,建議使用紅色玻璃紙包覆,以減少對眼睛的影響。
- 望遠鏡(可選): 如果想要更仔細地觀察行星、星雲、星團等天體,可以考慮購買一台望遠鏡。
- 保暖衣物: 即使在夏天,夜晚的山區或海邊還是可能很冷,務必做好保暖措施。
- 防蚊液: 夏天觀星,蚊蟲叮咬是個惱人的問題,記得攜帶防蚊液。
- 加入天文社團: 參加天文社團可以認識更多同好,交流觀星經驗,並獲得專業指導。
- 保持熱情和耐心: 觀星需要熱情和耐心,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失敗而氣餒。只要持之以恆,一定能發現星空的美麗與奧秘。
台灣天文資源:
-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https://www.tam.gov.taipei/ 提供豐富的天文知識、展覽和活動。
- 中央氣象局天文百問: https://www.cwb.gov.tw/V8/knowledge/encyclopedia/astronomy/ 解答各種天文問題。
- 台灣各大學天文社團: 像是台大天文社、清大星空社等等,提供觀星活動和課程。
2025 年的八月,讓我們一起抬頭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浩瀚與美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