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塑膠公約、塑膠污染、減塑、循環經濟、環境部
全球減塑新戰役:台灣接軌國際,力拚塑膠污染解方
全球塑膠污染日益嚴重,已成為刻不容緩的環境議題。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於2022年啟動「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目標在去年底前訂出國際規範,解決塑膠污染問題。然而,由於「原生塑膠減產」與「有問題的塑膠清單」等議題的歧見,在釜山的談判並未取得具體共識,協議進度延宕。
今年八月初,全球塑膠公約在瑞士日內瓦展開新一輪談判,為期10天,處理先前未決議題。環境部與海委會組成的訪團也親赴日內瓦,並在國內設立「塑膠公約戰情中心」,隨時掌握協商進度,顯見台灣對此議題的重視。
本次談判重點包括減少和替代塑膠製品、塑膠產品綠色設計、以及管理現有污染等。據環境資訊中心的報導,若各國在原生塑膠減產議題上無法達成共識,公約可能轉為各國自主管理,再逐年修訂加嚴。
台灣在減塑方面,已有多項政策與措施。環境部已實施多項限塑政策,鼓勵循環容器租賃等創新商業模式。同時,也啟動六項一次性用品的減量里程碑許願池,廣納各界意見,希望能透過更完善的政策,進一步減少塑膠使用。
除了政策推動,台灣也在積極推動塑膠循環經濟。環境部在循環再設計中心舉辦「塑膠循環特展」,展出塑膠源頭綠色設計到再利用的產品與技術,並將「永續材質圖書館」搬上台北,讓民眾了解各種永續材料樣品,鼓勵民眾參與。
個人心得: 塑膠污染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並制定相關政策,展現了對環境議題的重視。然而,要真正解決塑膠污染問題,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包括減少塑膠生產、加強廢塑膠回收再利用、以及推動循環經濟模式。
事件癥結點: 塑膠污染問題的癥結點,在於塑膠生產過剩,以及回收再利用效率不足。若無法有效控制塑膠生產,以及提升回收再利用技術,塑膠污染問題將難以解決。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環境資訊中心的報導,並引用其關於全球塑膠公約談判進度、台灣環境部相關政策等內容。文中提及的「原生塑膠減產」、「有問題的塑膠清單」等議題,以及台灣的減塑措施,皆與環境資訊中心的報導相符,旨在呈現台灣在國際減塑議題上的努力與進展。
參考閱讀
海委會新建大樓基地藏廢棄物 遭審計部檢討土質調查未詳實,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海委會新建大樓基地驚見廢棄物及含油土壤 遭審計部檢討土質調查未詳實、預算執行填報未確實,自由時報電子報
中央地方攜手合作 共同守護澎湖海洋資源,中央社
全球塑膠公約展開新一輪談判 環境部、海委會組訪團前進日內瓦,環境資訊中心 via Yahoo奇摩新聞
塑膠公約談判再起 環部:台灣年底訂減量里程碑│TVBS新聞網,TVBS 新聞
臺灣循環行動力接軌國際 塑膠循環特展至9/13,台灣新生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