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川普、烏克蘭、安全保障、和平協議、北約
[內文]:
在俄烏戰事持續延燒之際,美國前總統川普的立場出現微妙轉變,引發國際關注。根據《青年日報》報導,川普在與俄羅斯總統蒲亭的阿拉斯加峰會後,向歐洲領袖表達願意為烏克蘭提供部分安全保障,儘管強調不會派兵,此舉被視為其對烏克蘭政策的重大調整。
川普的立場轉變,似乎為烏克蘭的和平進程帶來一線曙光。報導指出,川普認為,俄羅斯總統蒲亭「接受」任何和平協議都需要西方國家駐軍烏克蘭,以確保長期和平。他甚至提出,美國可以為歐洲主導的「志願者聯盟」提供支援,暗示可能參與烏克蘭的安全保障。
這與川普過去拒絕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態度大相徑庭。《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來源透露,如果美國願意提供安全保障,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有可能」在俄方準備善意溝通下妥協,與蒲亭對話。
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在積極尋求國際支持。《中央社》報導,澤倫斯基在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會晤時表示,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可以參考北約第五條款,強調一旦烏克蘭再次遭受攻擊,將獲得包含美國在內的所有夥伴國家支持,並立即採取應對行動。
個人心得:
川普的轉變,反映出國際政治的複雜性。儘管他強調不派兵,但願意提供安全保障,這對烏克蘭而言,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然而,這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川普的立場是否代表美國政府的正式立場?這其中的變數,仍然值得關注。
事件癥結點:
事件的核心,在於如何為烏克蘭建立可行的安全保障機制。這不僅涉及軍事援助,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俄羅斯願意遵守和平協議,以及國際社會如何應對俄羅斯的潛在侵略行為。北約第五條款的模式,或許是一個可行的參考,但如何在實踐中應用,仍有待考驗。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青年日報》的報導,提供了川普立場轉變的關鍵信息。
- 《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來源,揭示了川普轉變可能帶來的影響,包括澤倫斯基可能妥協。
- 《中央社》的報導,則呈現了澤倫斯基對安全保障的期望,以及他希望借鑒北約模式的意圖。
本文綜合了以上幾則報導,試圖描繪出川普立場轉變對烏克蘭局勢的潛在影響,並突出了安全保障機制的重要性。
參考閱讀
澤倫斯基赴美前晤歐盟領袖 稱安全保障可參考北約模式,中央社 • 3 小時前
歐洲領袖大陣仗陪澤倫斯基訪美 BBC:前所未見 | 國際 | Newtalk新聞,新頭殼
澤倫斯基赴美會川普歐盟、法、德、義、英、芬蘭、北約領袖同行,三立新聞網
澤倫斯基18日會川普 德法歐盟領袖組「應援團」赴美,自由時報電子報
川普立場轉變?翁履中爆烏克蘭接受「割地求和」後果 – 政治,中時電子報
川普表態 願提供烏部分安全保障,青年日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