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小小科學家來敲門、臺語科普、科學教育、科普活動、多語言學習
[內文]:
國科會主辦的「Kids’ Science—小小科學家來敲門」活動,今年首度移師台中,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熱鬧展開,活動主題為「科學時光機,未來任意門」。這場科普盛會,結合創新科技、在地文化與未來想像,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充滿想像力的科學樂園。
本次活動亮點之一,是首次融入臺語元素的科普教育。主辦單位特別推出7個臺語科學教學攤位,以及2個英語攤位,讓學童能在多語言環境中探索科學知識,體現語言與學習的多樣融合。吳誠文主委表示,希望透過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做得來的實驗,引導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的奧妙,激發好奇心。
活動內容豐富多元,涵蓋基礎科學、量子科技、AI人工智慧、永續環境與生活應用等領域。現場設置38個科學互動攤位,其中包含由小學生組成的「科普列車」團隊,分享科學知識。此外,自行車文化探索館的「平衡的奧妙」以及大葉大學的「防災科普小尖兵」等攤位,都將科學原理融入生活體驗,寓教於樂。
除了互動攤位,活動也安排了精彩的科學劇場。科學影城首度播映4K規格的腦科學動畫《科學腦巨人》臺語配音版本,讓孩子們在熟悉的語言情境中,親近深奧的醫學知識。原創科學劇場《時空科學大冒險》則以AI與未來科技為主題,融合科學原理與想像力,帶領孩子們探索未來世界。
為了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活動設有闖關集點任務,集滿點數即可參加扭蛋抽獎。現場更設置了「未來許願牆」,小朋友們可以透過AI生成插畫,將對未來世界的想像具體呈現。
個人心得:
身為家長,我非常認同這種將科學知識融入生活、並結合在地文化的教育方式。透過臺語等母語的教學,能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科學概念,激發學習興趣。
事件癥結點:
此次活動的核心價值,在於打破傳統填鴨式教育,鼓勵孩子們主動探索、動手實作,並在多語言環境中拓展視野。這不僅提升了學習的趣味性,也培養了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緯來新聞網與三立新聞網的報導。兩篇報導都詳細描述了活動內容,包括主題、參與貴賓、攤位設置、劇場表演以及臺語元素的運用。本文整合了這些資訊,並加入了個人觀點,強調了活動對兒童科學教育的積極意義。
參考閱讀
國科會「小小科學家來敲門」首登台中 打造「臺語」科學樂園,緯來新聞網 • 16 小時前
國科會「小小科學家來敲門」首登台中 打造「臺語」科學樂園,緯來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你會用台語介紹量子力學?小小科學家來敲門 科博館3陪孩子玩轉科學,三立新聞網 setn.com via Yahoo奇摩新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