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微軟、資安、中國、滙豐銀行、監控
[內文]:
近期,科技與金融領域接連爆發兩起引人注目的事件,分別揭示了網路安全與企業監控的新挑戰。
首先,微軟公司採取行動,限制部分中國企業在其「主動防護計畫」(MAPP)中的權限。MAPP旨在協助全球資安業者在漏洞公開前獲取資訊,以防禦駭客攻擊。然而,由於近期SharePoint伺服器遭受大規模網攻,微軟懷疑部分中國企業可能濫用MAPP計畫中的資訊,導致網攻規模擴大。因此,微軟縮減了這些企業對「概念驗證程式碼」的存取權限。微軟強調,他們持續監控合作廠商,並在發現違規行為時採取停權或除名措施。然而,具體受限企業名單及調查進度,微軟尚未公開。
與此同時,滙豐銀行(HSBC)計劃在全球範圍內加強對員工的監控。根據路透社報導,滙豐將在其位於倫敦的新辦公大樓內,大幅增加監視器數量,並引入更多生物辨識系統,例如手掌辨識和數位門禁。滙豐銀行發言人表示,此舉旨在保護員工安全,並符合業界標準。然而,此舉引發了員工對隱私的擔憂。據悉,滙豐已與以色列監控技術公司Octopus合作,並計劃將其監控工具擴展至更多國家。
事件癥結點:
這兩起事件的核心,都指向了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之間的權衡。微軟事件反映出,在網路威脅日益嚴峻的環境下,資訊共享可能帶來風險,企業需要謹慎評估合作夥伴的安全性,並適時調整策略。滙豐銀行的案例則凸顯了企業監控的界線,在追求安全與效率的同時,如何平衡員工的隱私權益,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
個人心得:
作為一個科技部落客,我認為這兩起事件都值得我們深思。在數位時代,資訊安全至關重要,但過度的監控也可能侵犯個人權益。企業在追求安全和效率的同時,應該建立透明的政策,並與員工充分溝通,以取得信任。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微軟事件: 本文主要參考商傳媒的報導,其中詳細描述了微軟限制中國企業MAPP權限的原因,以及微軟的回應。
- 滙豐銀行事件: 本文引用了CTWANT的文章,以及路透社的報導,揭示了滙豐銀行擴大監控的計劃,以及相關的爭議。
總之,這兩起事件都提醒我們,在擁抱科技的同時,更要重視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
參考閱讀
微軟整頓防護計畫 中國企業喪失「資安漏洞」預警權限,商傳媒 • 1 小時前
微軟整頓防護計畫中國企業喪失「資安漏洞」預警權限,商傳媒
微軟出手了!中國企業失去資安漏洞「搶先看」 – 美股雷達,鉅亨網
Coupang酷澎攜教育部 AIS3培育資安人才 – A13 科技要聞 – 20250815,工商時報
過度監控?滙豐銀行將在全球據點大規模增設「監視器、數位門禁」,CTWANT via Yahoo奇摩新聞
話題》核三公投倒數!缺電VS.核安誰說了算?,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