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認知戰、滲透、中國、台灣、國安
中國滲透台灣:認知戰的無形威脅
近期,有關中國對台灣進行滲透的議題再度引發關注。台北地方法院國安專庭法官許凱傑示警,中國對台灣的滲透核心在於「認知戰」,並指出其「不違法」的特性,讓中共得以用「無本生意、穩賺不賠」的方式擴大影響力。
事件癥結點:認知戰的隱蔽性與危害
許凱傑法官點出,中國自2003年將「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納入國家戰略,至今已系統性操作近30年。他更以「反分裂國家法」為例,說明中國如何透過法律戰塑造對己有利的局勢,進而掌握「是否開戰」的主動權。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共慣用的滲透手法,如威脅利誘、金錢收買和意識形態操作,不僅難以察覺,更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台灣社會的氛圍。
個人心得:警惕與反思
這則新聞讓我深感警惕。面對如此隱蔽且複雜的滲透,我們必須更積極地應對。過去,我們或許習慣於關注傳統的軍事威脅,但現在,我們更應該重視這場無形的戰爭——認知戰。這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需要提高警覺,辨別真假資訊,並積極參與討論,共同維護台灣的民主價值。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自由時報報導: 報導中指出許凱傑法官的示警,中國利用「認知不違法」的方式進行滲透。
- 本文應用: 本文引用此資訊,強調認知戰的隱蔽性與危害,並呼籲大眾提高警覺。
總體而言,中國對台灣的滲透是一個持續且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正視認知戰的威脅,並透過教育、交流和強化心防,共同守護台灣的民主與自由。
參考閱讀
國安法官示警:中國利用「認知不違法」滲透台灣 船底被挖洞社會警覺不足,自由時報 • 14 分鐘前
國安法官示警:中國利用「認知不違法」滲透台灣 船底被挖洞社會警覺不足,自由時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學者示警「認知戰比軍事威脅更危險」 台灣應掌握敘事戰主動權,自由時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陸再點名我資通電軍!央視:國安機關查獲數十個網攻平台「終身追責」,聯合財經網
中國央視再點名我資通電軍 稱查獲網攻平台對其發動認知戰,自由時報電子報
台灣大紀元日報廿年特展 上百政商界人士見證 | 勇者之路 | 九評 | 袁紅冰 | 大紀元,台灣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