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宇宙新知:外星訪客、宜居矮行星,還有「看不見」的黑月亮!台灣星空觀察家請注意!
各位台灣的星空愛好者們,準備好迎接一連串令人驚奇的宇宙新發現了嗎? 2025 年可說是天文學界相當熱鬧的一年,從可能帶有外星科技的星際訪客,到潛藏生命可能性的矮行星,以及難得一見的「黑月亮」, 宇宙正以各種方式向我們展現它的奧秘。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些有趣的資訊,並且看看在台灣的我們,可以如何參與這場宇宙探索的盛宴!
星際訪客 3I/ATLAS:真的是外星飛船嗎?
2025 年 7 月首次被觀測到的星際彗星 3I/ATLAS,立刻引起了天文學界的廣泛關注。不同於我們太陽系內的彗星,3I/ATLAS 來自遙遠的星際空間,它只是短暫地路過我們的太陽系,最終將會離開。
更令人興奮的是,哈佛大學科學家 Avi Loeb 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3I/ATLAS 可能正在產生自己的光芒!他在 2025 年 8 月 18 日的部落格文章中指出,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影像顯示,3I/ATLAS 前方有一團光芒,類似彗髮,但卻沒有明顯的彗尾。
Loeb 認為,最簡單的解釋是 3I/ATLAS 的彗核正在發光。他甚至大膽推測,3I/ATLAS 可能是由核能驅動的太空船,而前方噴出的塵埃,可能是在星際旅行中累積在表面的髒污。
當然,這個說法引起了科學界的激烈辯論。但無論真相如何,3I/ATLAS 的出現,都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宇宙中生命的各種可能性。
台灣觀星小撇步: 雖然我們無法直接判斷 3I/ATLAS 是否為外星飛船,但透過網路資源,追蹤它的軌跡與相關研究,也是一種參與宇宙探索的方式。 例如,可以關注 NASA 或 ESA (歐洲太空總署) 的官方網站,或是天文學相關的新聞報導。
- NASA: https://www.nasa.gov/
- ESA: https://www.esa.int/
矮行星穀神星 Ceres:曾經是宜居星球?
你是否想像過,在小行星帶中,竟然可能存在著一個曾經適合生命居住的世界? 矮行星穀神星 Ceres,這個看似荒涼、冰冷的星球,可能在 25 億年前擁有孕育生命的條件:水、有機分子和化學能量。
科學家發現,穀神星的內部曾經提供穩定的化學能量流動,足以支持微生物的代謝活動。 大約在 25 億年前,穀神星岩石核心中的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了足夠的熱量來驅動熱液活動。 攜帶溶解氣體的熱水,可能滲入穀神星的地下海洋。
NASA 的 Dawn 太空船在 2015 年至 2018 年間環繞穀神星運行,並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像是地表的明亮反射斑塊,被證實是鹽的沉積物,是從地表下噴出的鹽水留下的。 此外,Dawn 也偵測到穀神星上存在有機碳分子,這是構成生命的基本要素。
雖然現在的穀神星太過寒冷和冰凍,無法支持生命。但科學家認為,在 25 億至 40 億年前,穀神星的核心溫度最高,可以將溫暖、富含礦物質的液體送入其隱藏的海洋中,那段時間可能是穀神星最適合居住的時期。
台灣觀星小撇步: 雖然我們無法親眼看到穀神星的細節,但可以透過 NASA 的 Dawn 任務網站,欣賞它所拍攝的珍貴影像。 此外,也可以關注相關的科學研究,了解更多關於穀神星的奧秘。
- NASA Dawn Mission: https://www.nasa.gov/mission_pages/dawn/main/index.html
難得一見的「黑月亮」:享受無光害的星空!
你有看過「黑月亮」嗎? 答案幾乎是否定的,因為所謂的「黑月亮」其實是看不到的! 2025 年 8 月 23 日將會出現一個「黑月亮」,但別期待在夜空中看到什麼特別的景象。
「黑月亮」其實是一種罕見的「新月」。 新月是月球的一個相位,在朔月時,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面向月球的一面完全黑暗,因此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月亮。
那麼,什麼是「黑月亮」呢? 就像「藍月」指的是一個月中出現的第二個滿月一樣,「黑月亮」指的是一個月中出現的第二個新月,或是指在一個天文季節中,出現四個新月時的第三個新月。
2025 年 8 月 23 日的「黑月亮」屬於後者,因為該天文季節(從 6 月夏至到 9 月秋分)總共有四個新月。
台灣觀星小撇步: 既然「黑月亮」是看不到的,那它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新月是觀星的絕佳時機! 因為沒有月光的干擾,我們可以更容易地觀察到微弱的星體,例如星雲、星團和銀河。 所以,把握 2025 年 8 月 23 日這個「黑月亮」的週末,到光害較少的地方,好好享受星空之美吧!
- 尋找台灣的觀星地點: 可以參考台灣各地的天文台、國家公園,或是高山地區,這些地方通常有較佳的觀星條件。 另外,也可以利用光害地圖,避開光害嚴重的區域。
- 觀星App推薦: Stellarium、SkyView Lite 等App,可以幫助你辨認星體、了解星座故事。
更多觀星建議:
- 認識星座: 從最容易辨認的星座開始,例如北斗七星、獵戶座等。 了解星座的故事,能讓觀星更有樂趣。
- 使用雙筒望遠鏡: 雙筒望遠鏡是入門觀星的好幫手,可以讓你看到更多細節,例如月球表面的環形山、木星的衛星等。
- 加入天文社團: 參加天文社團,可以認識更多同好,一起學習觀星技巧、交流觀星心得。
- 注意保暖與安全: 夜間觀星時,要注意保暖,並選擇安全的觀星地點。
宇宙浩瀚無垠,充滿了驚奇與奧秘。 透過觀星,我們可以更了解宇宙,也更了解我們自己在這個宇宙中的位置。 祝各位台灣的星空愛好者,觀星愉快!
參考閱讀
- Alien craft or no? Interstellar visitor may be producing its own light, says Harvard University scientist
- A habitable world near Earth? Cold, icy dwarf planet in the asteroid belt could have hosted life 2.5 billion years ago
- Excited about this weekend’s black Moon? This is what’s really happening, and what you’ll really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