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罷免投票、顏寬恒、江啟臣、林思銘、催票
[內文]:
2025年8月23日,台灣迎來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政治盛事——多個立委罷免案的投票日。這次的罷免行動,涵蓋了台中第二選區的顏寬恒、第三選區的楊瓊瓔,以及第八選區的江啟臣,還有新竹縣的林思銘。這些罷免案的背後,反映了台灣社會對政治人物的期待與不滿,也考驗著公民意識的成熟度。
在投票前夕,各方陣營無不卯足全力,爭取選民的支持。台中市三位立委的罷免團體,紛紛舉辦造勢晚會、徒步遊行等活動,向選民喊話,呼籲民眾踴躍出來投票,表達對現任立委的不滿。例如,針對顏寬恒的罷免團體,更在烏日舉辦了「拒絕貪污,烏日罷前之夜」,邀請多位民進黨立委站台,呼籲選民「下架貪污立委」。而針對江啟臣的罷免團體,則發起了「山城五區九十二里,選前大車河」活動,希望透過車隊掃街的方式,喚醒民眾對地方發展的關注。
另一方面,被罷免的立委們也積極展開反擊。顏寬恒在沙鹿大本營進行徒步掃街,強調自己對投票結果充滿信心。江啟臣則邀請台北市長蔣萬安、副市長李四川等人陪同車隊掃街,呼籲選民投下不同意罷免票。而林思銘也舉辦了「團結之夜」,希望凝聚選民的力量,將自己留在國會。
這次罷免案的投票結果,不僅將影響這些立委的政治生涯,也將對台灣的政治生態產生深遠的影響。公民團體的積極參與,顯示了台灣社會對民主政治的重視。而選民的投票意向,則將決定未來政治發展的方向。
個人心得:
作為一個台灣人,我深深感受到這次罷免案所帶來的社會張力。無論支持或反對,都應該尊重彼此的選擇。這次的投票,是公民意識的展現,也是對政治人物的提醒,希望他們能更謹慎地履行職責,為人民謀福祉。
事件癥結點:
這次罷免案的核心,反映了選民對政治人物的信任危機,以及對地方發展的期望。這也凸顯了台灣政治中,政黨惡鬥、地方派系等問題,需要透過更透明、更有效的監督機制來解決。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自由時報報導: 文章中引用的自由時報報導,提供了各罷免團體和被罷免立委的活動資訊,以及他們對選民的訴求,例如「下架貪污立委」、「守住台中市的未來」。這佐證了文章中對事件的描述。
* 台灣新生報報導: 報導花蓮榮家向八二三砲戰英雄致敬的新聞,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也與本文關注的民主發展形成對比,突顯了社會多元的面向。
參考閱讀
八二三罷免投票》蔣陪江掃街 顏回防沙鹿,自由時報 • 30 分鐘前
八二三戰役67周年 老兵重返英雄島 – 產業財經,中時電子報
八二三罷免投票》堅定護民主 罷團拚到底,自由時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花蓮榮家向823砲戰英雄致敬,台灣新生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輔導會副主委傅正誠 慰問八二三砲戰英雄,台灣好新聞
罷林思銘 綠營女力:迎向光明,自由時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