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OECM、海洋保育、30×30、海洋有效保育區、生物多樣性
海洋保育新招:OECM 助攻 30% 海域保護目標
近年來,全球對海洋保育的重視日益增加,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在2030年前,將全球30%的海洋納入保護區。為了達成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除了傳統的海洋保護區(MPAs),「其他有效保護區域」(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也成為了新的利器。
OECM 是一個新穎的保育概念,它將那些雖然不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要目的,但卻能有效維護生態功能的海域納入保護範圍。這代表著,除了過去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要目標的傳統MPAs外,還可以將 OECM 的面積加進去計算。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講座教授邵廣昭指出,OECM 的優勢,在於它能有效管理原本並非以保育為主的區域,進而發揮真正的保育與復育功能。
OECM 的範圍很廣,包括漁業管制區、離岸風場周邊、人工魚礁、工業港、軍港、海洋養殖場等。只要這些區域的管理得宜,並能證明具有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成效,就有機會獲得認證。邵廣昭教授提到,OECM 主要分為三大類型,其中「主要型」是由當地社區、原住民或私部門自主管理,例如蘭嶼部落,就可能透過 OECM 的方式,在兼顧傳統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能達到保育的效果。
相較於傳統保護區,OECM 強調「成果導向」與「多元共管」。邵廣昭教授認為,傳統保護區常被誤解為完全禁漁,限制了漁民的生計。但事實上,透過 OECM 或 MPAs 的劃設,才能讓魚類有安全的家,讓漁業資源得以永續利用,這是在「護漁」而非「滅漁」。
個人心得:
OECM 的出現,無疑為海洋保育帶來了新的希望。它不僅擴大了保護範圍,也更能結合在地社區、產業的需求,讓保育工作更具彈性與包容性。
事件癥結點:
OECM 成功的關鍵,在於建立一套完善的認證標準,並加強宣導教育,讓更多人了解 OECM 的真正意義,而非將其視為另一個禁漁區。同時,也需要警惕開發業者利用 OECM 進行「漂綠」的行為,確保保育措施的真正效益。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CNEWS 匯流新聞網報導:此報導提供了 OECM 的基本定義、目標與範疇,說明了 OECM 如何納入 30×30 目標的計算。本文即是引用該報導的資訊,闡述 OECM 的概念和優勢,並說明其與傳統保護區的差異。
- 邵廣昭教授的觀點:文中多次引用邵廣昭教授的觀點,強調 OECM 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能更有效地促進海洋保育,並解決傳統保護區可能面臨的困境。
參考閱讀
【認識OECM】海洋永續保育新利器 OECM落實30%海域保護,匯流新聞網 • 5 小時前
【認識OECM】海洋永續保育新利器 OECM落實30%海域保護,匯流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探索海科館 VR互動體驗新視界,青年日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認識 OECM】構築海域生態網 海保署鼓勵民間踴躍參與,匯流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復育珊瑚多樣性 塞席爾實驗室推”有性生殖”,大愛電視 via Yahoo奇摩新聞
動物園採取性刺激方式阻止虎鯨近親繁殖,BBC NEWS 中文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