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醫、科學、常山、屠呦呦、非驢非馬
從「非驢非馬」到諾貝爾獎:百年中西醫學論戰與科學化的探索
在台灣,我們對中醫藥並不陌生,舉凡感冒時的藥方、生理期的調養,乃至於青春期的轉骨,中醫藥似乎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回溯百年,中醫在西方科學的浪潮下,卻曾被視為落後、甚至應予廢止的舊習。近期,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雷祥麟研究員,帶領我們回顧這段中西醫學激烈碰撞的歷史,以及中醫在現代化進程中所經歷的轉變。
「非驢非馬」的時代:中醫的困境
雷祥麟的研究始於對中西醫學差異的思考,他以一杯咖啡為例,說明中西文化思維在日常中的碰撞。他所著《非驢非馬:中醫、西醫與現代中國的相互形塑》一書,更深刻地闡述了在19世紀末西方科學席捲東方時,中醫所面臨的困境。當時,中醫被視為現代性的對立面,飽受「非驢非馬」的批判,意指其不倫不類,不符合科學標準。
1929年的「國醫運動」便是這場論戰的縮影。留日西醫余雲岫主張廢止中醫,引發了中醫界的反彈。中醫們試圖透過科學化的方式,提升自身地位。然而,這條道路充滿挑戰,他們不僅要面對來自西醫的質疑,也要適應現代科學的要求。
常山的啟示:從報紙偏方到諾貝爾獎
在這樣的背景下,常山案例的出現,為中醫藥的發展帶來了轉機。陳果夫,一位中醫倡議者,透過報紙上的處方,發現常山能有效治療瘧疾。儘管實驗方法在當時備受爭議,但陳果夫的實踐卻為常山的研究開啟了道路。
陳果夫的做法挑戰了當時西方科學的研究程序,但正是由於他的臨床實驗,常山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並最終被送入實驗室進行研究。這項研究的成果,間接促使了中國政府在越戰時期投入資源,尋找其他的治瘧中藥。
最終,屠呦呦從古籍《肘後備急方》中獲得靈感,提取出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這個案例不僅肯定了中醫藥的療效,也突顯了中醫藥與現代科學結合的可能性。
杜聰明的遠見:實驗治療學
除了常山案例外,杜聰明的「實驗治療學」也值得關注。作為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提倡以實驗治療學研究漢藥,並早在陳果夫之前,就已注意到常山的研究價值。他認為,應以人體實驗驗證藥物的療效,再進行科學分析。他的研究計畫,預見了傳統醫療結合東亞醫療現代性的可能。
個人心得
中西醫學的論戰,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對科學和醫學的不同理解。在追求科學化的過程中,中醫面臨著轉型的陣痛,但也因此孕育出新的發展契機。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例子,證明了中醫藥的潛力,也啟發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整合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
事件癥結點
這起事件的核心癥結點,在於如何看待傳統醫學,以及如何在科學與傳統之間取得平衡。過於強調科學的標準,可能會忽略傳統醫學的價值;而過於強調傳統,則可能阻礙其發展。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信傳媒與Yahoo新聞報導: 本文主要參考Yahoo新聞與信傳媒報導,並以雷祥麟的研究為核心,介紹中西醫學的論戰與發展。
- 「非驢非馬」一詞: 本文引用雷祥麟著作,闡述當時中醫所面臨的困境。
- 常山案例: 本文參考報導,介紹常山案例的實驗過程,以及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
- 杜聰明的實驗治療學: 本文參考報導,介紹杜聰明的漢醫藥研究,以及他對中醫藥發展的遠見。
透過這些資料的對照,本文試圖呈現中醫在現代化進程中所經歷的挑戰與轉變,並探討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結合的可能性。
參考閱讀
探究美洲原住民祖先 DNA顛覆認知,大愛電視 • 4 小時前
報紙偏方到諾貝爾獎! 從中藥常山實驗看民初中、西醫論爭,信傳媒 via Yahoo奇摩新聞
【韓退之專欄】21世紀科技重心可能轉移到亞洲,銳傳媒 via Yahoo奇摩新聞
【蘇和仲專欄】CRISPR 如何產生下一個重磅作物,銳傳媒 via Yahoo奇摩新聞
【專文】我的南島民族/大洋洲研究,民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魚大十八變-魚卵及仔稚魚多樣性圖鑑》 全球首套經DNA驗證的魚類早期生活史圖鑑,台灣新生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