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AI音樂APP、訂閱詐騙、自動續約、取消訂閱、境外公司
小心「免費」陷阱!AI音樂APP扣款爭議頻傳,刪除App也沒用?
近期,許多民眾反映下載AI智能音樂或音樂剪輯創作APP後,遭遇了「免費試用」期結束後被自動扣款的狀況,甚至有消費者被收取近7000元的費用。這些APP常以「限時0元」等噱頭吸引使用者,但實際上,若未在試用期內主動取消訂閱,就會進入自動續約、自動扣款的模式,導致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蒙受損失。
事件內容
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台北市政府法務局已接獲十多起類似申訴案例。這些APP多以「限時0元下載」或免費體驗為誘因,吸引消費者下載。一旦消費者點選其他功能,或是未在期限內取消訂閱,就會透過信用卡或手機門號自動扣款。更令人頭痛的是,由於這類APP多為境外公司經營,消費者若遇到爭議,難以在國內進行協商調解。
事件癥結點
此類事件的核心問題,在於部分APP利用了消費者的資訊不對稱和契約的不透明性。自動續約的條款往往隱藏在密密麻麻的服務條款中,消費者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陷阱。此外,解約方式也可能相當複雜,客服也難以聯繫或無法有效解決問題,讓消費者求助無門。
個人心得
身為數位時代的消費者,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許多APP開發商利用免費試用、限時優惠等手段吸引使用者,但背後可能隱藏著自動續約的陷阱。我們不能只看價格,更要仔細閱讀使用條款,確認取消訂閱的方式,並在試用期內及時取消訂閱,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如何避免被騙
消保官提醒,下載APP前應先查看評價,並詳細確認相關試用或訂閱條款。若跳出付款畫面,更應謹慎確認。此外,刪除APP並不能取消訂閱。消費者需要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的「訂閱」選項中進行「取消訂閱」操作,才能真正避免被扣款。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三立新聞網、EBC東森新聞: 本文內容主要參考了三立新聞網和EBC東森新聞的報導,這些報導提供了事件的背景、受害者案例、消保官的提醒等重要資訊,讓讀者了解事件的嚴重性。
- 台北市政府法務局: 報導中引述了台北市政府法務局的消費警訊,這增加了資訊的權威性,並提供了官方的建議和提醒。
- 獨特觀點: 本文不僅僅是轉述新聞內容,也加入了作者對事件的個人看法,強調了消費者在數位時代應有的警惕和應對方法,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參考閱讀
快檢查!下載這類「免錢APP」慘噴7000元 刪除也沒用,EBC東森新聞 • 15 小時前
下載這類APP不用錢!之後慘收「近7000元帳單」刪除也沒用,三立新聞網 setn.com via Yahoo奇摩新聞
台人在日本「遭惡意撞擊」 手扶梯跌倒見血…亂象已非首見,三立新聞網 setn.com via Yahoo奇摩新聞
追加預算協商 中選會15億全砍,自由時報電子報
刪除59億 總預算追加819億,自由時報電子報
快訊/甩不掉陰霾?美股開盤輝達「暴跌2.32%」,三立新聞網 setn.com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