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核能、能源政策、公投、火力發電、能源安全
核能議題再起:公投結果與國際趨勢下的台灣能源轉型之路
近期核能議題再度成為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從公投結果到國際情勢變化,都顯示了能源政策的複雜性與挑戰。根據匯流新聞網的報導,核三重啟公投中,贊成與反對比例約為3比1,展現了社會氛圍的重大轉變。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指出,本次支持度已突破74%,相較過去的約60%有明顯成長。
事件癥結點:火力發電與能源安全的矛盾
事件背後的核心問題,其實是台灣如何兼顧能源安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長期以來,反核陣營以「核能不安全」、「地震風險」、「核廢料無解」等理由反對核能。然而,全球低碳能源評比網創辦人陸曉鷗表示,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來自火力發電。他指出,2025年6月台灣電力結構中,約8成仰賴火力發電,這不僅加劇氣候變遷,更導致嚴重空氣污染,對民眾健康構成威脅。
國際趨勢與民意轉向
國際情勢的變化,也促使台灣民眾重新審視核能的價值。李敏提到,2018年時仍有國家選擇退出核能,但到2025年,全球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宣稱要放棄核電。美國、瑞典、法國等國都積極發展核能,歐盟甚至將核能納入「綠能」範疇。
政府與社會的回應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表示,公投是人民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並認為台灣必須從減碳走向低碳,並從低碳逐步邁向無碳。他也提到,無論是前總統蔡英文或現任總統賴清德,都曾強調「新式核電」有討論的空間。此外,美國跨黨派聯邦參議員提出「台灣能源安全與反禁運法案」,鼓勵台灣使用核能,以應對中共威脅。
個人心得:審慎評估,尋求共識
能源政策的制定,需要考量多重因素,包括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能源安全以及民意。本次公投結果,代表著社會對核能議題的重新思考。政府應正視民意,審慎評估各種能源選項的優缺點,並與社會各界進行充分溝通,尋求最大共識,方能制定出符合台灣長遠利益的能源政策。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匯流新聞網報導:提供了公投結果、專家觀點,以及國際趨勢的資訊,支持本文對核能議題的背景介紹。
- 新頭殼新聞:報導了民進黨立委鍾佳濱的觀點,以及民調結果,顯示了執政黨對核能議題的態度。
- 中央社:報導了美國參議員提出的法案,顯示國際社會對台灣能源安全的關注,進一步支持了能源安全的論點。
綜合以上資料,本文嘗試從多個角度呈現核能議題的複雜性,並呼籲政府與社會共同努力,尋求符合台灣長遠利益的能源政策。
參考閱讀
美參議員提案擴大對台能源出口鼓勵核能 應對中共威脅,中央社 • 1 小時前
【公投餘波3-2】最新民意展現擁核強烈訊息 專家評估:火力發電危害健康風險更大,匯流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鍾佳濱回應新頭殼核電民調:能源政策須走向無碳、新式核電可討論,新頭殼 via Yahoo奇摩新聞
工總疾呼政府施政四大當務之急 過半產業面臨缺工等五大挑戰 -台灣政經,鉅亨網
賴政府滿週年 整體施政52%不滿意 | 詐騙 | 草根 |台灣大紀元 | 大紀元,台灣大紀元
「哥吉拉」登陸馬祖舊體育場!福島記憶與台灣核電公投交會 柳幸典用「警示黃鐵桶」問1難題 – 自由藝 …,自由時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