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海纜斷裂、網路韌性、衛星通訊、數位防空網、國家安全
台灣網路的脆弱點:海底電纜保衛戰
你是否曾想過,我們習以為常的網路,其實建立在一個非常脆弱的基礎上? 台灣與世界聯繫的命脈,超過九成的國際通訊流量,都仰賴著深埋在海底的電纜。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光纖纜線,卻是攸關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資產。
近期,台灣周遭海域的海纜斷裂事件頻傳,已引起廣泛關注。根據信傳媒的報導,過去五年內,台灣附近海域已發生多起海纜遭受天然災害或人為破壞的事件。例如,2021 年馬祖地區的兩條主幹海纜同時斷裂,導致當地斷網超過 50 小時。2023 年和 2025 年,又陸續發生多起類似事件,肇事船隻多為中國籍或有中資背景,這不僅影響了台灣與離島間的通訊,更衝擊了台灣對外貿易、跨國企業網路專線,以及雲端服務的運作。
事件背後,揭示了台灣在網路基礎建設上的三大結構性問題:肇事者難以追責、修復作業耗時、以及缺乏自主修纜能力。若戰爭爆發,這些人為破壞將不再是單一事件,而是與軍事行動同步執行的「資訊外科手術」。屆時,台灣是否還能維持對外聯繫?政府的指揮體系是否能正常運作? 跨境商業交易是否還能維持?這些都是國家安全的重要課題。
面對海纜中斷的危機,衛星通訊成為重要的備援方案。信傳媒的報導指出,目前台灣可考慮導入的衛星系統包含 SpaceX 的 Starlink、SES 的 O3b mPOWER、Amazon 的 Kuiper 及 歐洲通訊衛星公司旗下的 OneWeb 等。中華電信已導入 SES 的 O3b mPOWER 作為跨境業務的備援,OneWeb 也已與中華電信合作,預計年底前能正式投入商業使用。
然而,要建立真正的網路韌性,僅僅依靠衛星通訊是不夠的。數位時代的報導指出,在網路韌性上,台灣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國防部也指出,OneWeb 的頻寬不足以供應國軍使用。
因此,建立「數位防空網」成為當務之急。信傳媒在報導中建議,政府應立法設立專責指揮中心,制定明確的戰時通訊韌性目標,簽署多邊衛星頻寬保障協定,與美、日、澳建立「戰時頻寬聯防協定」,並推動本土 LEO 衛星發展計畫,最終建立「韌性企業強制納管制度」。
建立數位韌性,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國家主權的展現。 正如信傳媒所言,「備援」不應只是失效後的備案,而應是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我們需要預想在最壞的情境下,依然能維持基本的通訊、金融交易、醫療救助的能力。
個人心得: 網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台灣不能再輕忽。 建立完善的數位防空網,需要政府、企業、與全民共同努力。 強化網路韌性,就是捍衛我們的生存與自由。
事件癥結點: 台灣過度依賴海纜,缺乏足夠的衛星通訊備援。 建立數位韌性,需要政府積極作為,制定明確的政策與執行計畫,並且與盟友建立合作關係。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信傳媒報導: 本文大量引用信傳媒的報導內容,說明台灣海纜斷裂的現況,以及建立數位防空網的必要性與具體建議。
* 數位時代報導: 引用數位時代的報導,說明星鏈等衛星網路服務在台灣的發展困境,以及OneWeb 頻寬不足的問題。
* 自由時報報導: 引用自由時報的報導,說明中華電信在衛星通訊方面的佈局,以及政府對於建立網路韌性的重視。
* 民視新聞網報導: 引用民視新聞網的報導,說明海纜斷裂事件的頻繁發生,以及可能與台海局勢相關的疑慮。
* TVBS 新聞網報導: 引用 TVBS 新聞網的報導,說明中國貨輪在台灣附近海纜區的活動,以及海巡署的應對措施。
以上資料共同支持本文的觀點,強調台灣網路安全的脆弱性,以及建立數位防空網的急迫性。
參考閱讀
異言堂(影)/台灣海纜頻斷 超過國際20倍以上 學者:中共「拿下台灣」訊號,民視 • 5 小時前
海纜若斷台灣如何不斷線? 衛星網路備援建設的真相與挑戰,信傳媒 via Yahoo奇摩新聞
5年了,SpaceX星鏈還沒來台計畫!不靠最大衛星通訊服務,台灣怎麼建立網路韌性?,數位時代 via Yahoo奇摩新聞
建構網路韌性 中華電信簡志誠:台灣第一顆主權衛星年底發射,自由時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闖我限制水域中國大陸籍貨輪遭海巡驅離 海巡駁侵我枋山海纜區,TVBS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官我什麼事》中華電董座簡志誠︰台灣首顆主權衛星 年底發射,自由時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