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星空迷有福了!2025年宇宙級盛事與天文美圖搶先看, Webb望遠鏡帶你探索星際奧秘
各位熱愛星空的台灣朋友們,準備好迎接一連串精彩的天文盛事了嗎?2025年絕對是天文迷們大飽眼福的一年。除了年度天文攝影大賽即將揭曉,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更持續釋出令人驚嘆的宇宙影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精采的消息,以及在台灣該如何參與這場星空饗宴!
年度天文攝影師大賽:用鏡頭捕捉宇宙之美
「年度天文攝影師」 (Astronomy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是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天文攝影比賽,由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舉辦。每年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好手,用鏡頭捕捉宇宙的壯麗景色。
2025年的頒獎典禮將在台灣時間9月12日凌晨2點直播! 你可以透過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的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RoyalMuseumsGreenwich) 線上觀看。想知道今年的得獎作品有哪些嗎?記得鎖定直播,一同見證這些令人讚嘆的星空影像。
對攝影有興趣的你,也可以開始準備明年的比賽了! 即使是天文攝影的初學者也不用擔心,先從認識基本的天文知識開始,像是星座、星雲等等。再來,學習相機的操作,了解光圈、快門、ISO等參數的設定,並且多加練習。台灣有許多美麗的星空,像是合歡山、阿里山等地,都是非常適合拍攝天文照片的地點。
韋伯望遠鏡再創奇蹟:最新影像帶你穿梭宇宙
除了攝影比賽,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JWST) 也不斷帶給我們驚喜。這個耗資百億美元的太空望遠鏡,自2021年發射以來,已經釋出了無數令人屏息的宇宙影像,讓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更上一層樓。
韋伯望遠鏡到底有多厲害? 簡單來說,它就像一台超級靈敏的紅外線相機,可以穿透宇宙中的塵埃和氣體,看到我們肉眼和傳統望遠鏡無法看到的景象。
以下是韋伯望遠鏡近期拍攝的一些精彩影像:
- Pismis 24 星團: 這個位於天蠍座的年輕星團,是恆星誕生的搖籃。韋伯望遠鏡的影像揭示了星團中巨大恆星如何塑造周圍的宇宙塵埃和氣體,讓我們更了解大質量恆星的誕生與演化。
- 台灣觀星小提示: 天蠍座是夏季星空中非常容易辨認的星座,可以在夏季的夜晚面向南方天空尋找。雖然用肉眼無法看到Pismis 24星團的細節,但透過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就能看到天蠍座豐富的星野。
- 貓掌星雲 (Cat’s Paw Nebula): 韋伯望遠鏡以紅外線的視野,讓我們以全新的角度欣賞這個熟悉的星雲。
-
TWA 7 b 系外行星 (Exoplanet): 韋伯望遠鏡首次發現的系外行星,如果確認,將是天文學界的一大突破。
-
愛因斯坦環 (Einstein Ring): 韋伯望遠鏡捕捉到遙遠星系的光線,受到前景星系的重力扭曲,形成美麗的愛因斯坦環。這也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
Lynds 483: 韋伯望遠鏡捕捉到年輕恆星噴出的氣體,展現了恆星形成的初期階段。
-
Arp 107: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兩個星系合併的過程,讓我們更了解星系的演化。
-
海蛇座星雲 (Serpens Nebula): 韋伯望遠鏡捕捉到年輕恆星噴出的氣體衝擊宇宙塵埃和氣體,產生壯觀的震波。
-
馬頭星雲 (Horsehead Nebula): 韋伯望遠鏡特寫了馬頭星雲的頂端,展現了宇宙塵埃的細膩結構。
-
NGC 604: 韋伯望遠鏡揭示了三角座星系 (Triangulum Galaxy) 中恆星形成區 NGC 604 的更多細節。
-
IC 348 星團: 韋伯望遠鏡在年輕星團 IC 348 中搜尋棕矮星 (Brown Dwarf)。
-
仙后座 A (Cassiopeia A):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超新星遺跡仙后座 A 的影像。
-
聖誕樹星系團 (Christmas Tree Galaxy Cluster): 韋伯望遠鏡和哈伯望遠鏡 (Hubble Space Telescope) 合作拍攝的聖誕樹星系團。
-
蟹狀星雲 (Crab Nebula):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蟹狀星雲,揭示了超新星遺跡的更多細節。
-
Herbig-Haro 211: 韋伯望遠鏡捕捉到年輕恆星噴出的高能量噴流。
-
環狀星雲 (Ring Nebula):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環狀星雲的壯麗影像。
-
Rho Ophiuchi 雲氣複合體: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形成區。
-
土星 (Saturn):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土星及其光環,以及土星的衛星。
-
天王星 (Uranus):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天王星及其光環。
-
潘朵拉星團 (Pandora’s Cluster):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潘朵拉星團,展現了重力透鏡效應。
-
WASP-96 b 系外行星 (Exoplanet Spectrum): 韋伯望遠鏡分析系外行星WASP-96 b 的大氣層,發現了水氣。
-
南環狀星雲 (Southern Ring Nebula):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南環狀星雲,揭示了恆星死亡的過程。
-
史蒂芬五重星系 (Stephan’s Quintet):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史蒂芬五重星系,展現了星系交互作用的過程。
-
卡琳娜星雲 (Carina Nebula):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卡琳娜星雲,揭示了恆星誕生的細節。
-
DART 小行星撞擊 (Asteroid Collision): 韋伯望遠鏡和哈伯望遠鏡一同記錄了 NASA 的 DART 任務撞擊小行星的瞬間。
-
塔朗圖拉星雲 (Tarantula Nebula):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塔朗圖拉星雲,揭示了恆星形成的細節。
-
幻影星系 M74 (Phantom Galaxy):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幻影星系 M74,展現了螺旋星系的結構。
-
車輪星系 (Cartwheel Galaxy):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車輪星系,這是兩個星系碰撞後形成的特殊星系。
-
木星 (Jupiter): 韋伯望遠鏡拍攝到木星及其衛星,以及木星的光環和極光。
如何欣賞韋伯望遠鏡的影像?
韋伯望遠鏡的影像通常會發布在 NASA 和 ESA(歐洲太空總署)的官方網站上。你也可以在 Sky at Night Magazine 網站上找到許多韋伯望遠鏡的影像和相關報導。透過這些影像,我們可以一窺宇宙的奧秘,並且了解天文學家們的研究成果。
韋伯望遠鏡的影像都是真實的嗎?
答案是肯定的!韋伯望遠鏡拍攝的是真實的宇宙景象,但這些影像並非我們肉眼所見的「真實色彩」。韋伯望遠鏡主要觀測的是紅外線,而紅外線是我們肉眼無法看到的。為了讓我們能夠欣賞這些影像,科學家會將紅外線轉換成可見光,並且使用不同的顏色來代表不同的波長。因此,韋伯望遠鏡的影像雖然是真實的,但顏色是經過處理的。
台灣觀星資源:從入門到專業
對天文有興趣的台灣朋友們,不用擔心沒有資源。台灣有許多天文社團、天文館和觀星地點,可以讓你盡情探索星空。
- 天文社團: 參加天文社團可以認識更多同好,一起觀星、學習天文知識。台灣比較知名的天文社團包括:台北市天文協會、台中市天文學會等等。
-
天文館: 台灣各地的天文館都有豐富的天文展示和活動,像是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高雄市立天文教育館等等。
-
觀星地點: 台灣有許多適合觀星的地點,像是合歡山、阿里山、陽明山等等。這些地點通常光害較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星空。
給天文入門者的建議
- 從認識星座開始: 學習辨認星座是進入天文世界的第一步。你可以利用星圖或手機App來輔助,找到北極星、夏季大三角等等容易辨認的星座。
- 使用雙筒望遠鏡: 雙筒望遠鏡是入門天文觀測的好幫手。你可以用它來觀察月球、行星、星雲和星團。
- 參加天文活動: 參加天文社團或天文館舉辦的觀星活動,可以學習更多天文知識,並且認識更多同好。
- 閱讀天文書籍和網站: 透過閱讀天文書籍和網站,可以了解更多宇宙的奧秘。
結論
2025年絕對是天文迷們不容錯過的一年。從年度天文攝影大賽到韋伯望遠鏡的最新影像,都將帶給我們一場精彩的星空饗宴。身為台灣的星空迷,我們更可以利用台灣豐富的觀星資源,一同探索宇宙的奧秘。現在就開始準備,迎接這場天文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