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財劃法、地方財政、補助款、中央地方、黃敏惠
[內文]:
近期,有關《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後,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財政分配爭議,再度浮上檯面。嘉義市長黃敏惠,偕同全台15個縣市首長,共同發聲,呼籲中央正視地方政府在財政上面臨的困境。她們的訴求,不僅關乎地方建設的推動,更牽動著各縣市的民生福祉。
此次爭議的導火線,源於《財劃法》修法後,中央政府被指控刪減或縮減地方政府的補助款項。黃敏惠指出,儘管中央宣稱統籌分配款增加,但實際上一般性補助款與計畫型補助款的減少,導致地方政府的可用財源並未實質增加,甚至出現短少。她批評中央以話術誤導大眾,並呼籲應盡速分配未分配的統籌稅款,以保障地方建設預算。
不僅如此,黃敏惠更擔憂,中央將一般性補助款的分配方式,從原先的公式分配改為審查制,恐有「黑箱化」及「顏色審查」的疑慮。她認為,中央此舉,有「吃地方夠夠」之嫌。
事實上,這並非首次地方政府對中央財政分配提出質疑。其他縣市首長,如花蓮縣長徐榛蔚、台北市長蔣萬安、台中市長盧秀燕等人,也紛紛表達類似的擔憂。他們強調,財劃法的修法目的是確保地方政府財政自主,但如今中央的作為,卻讓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倍增。
事件癥結點:
此次事件的核心癥結點,在於中央與地方政府對於財政分配的認知差異。中央政府強調統籌分配款的增加,但地方政府卻感受到補助款的減少。這反映出,現行財政分配制度,未能有效平衡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權力,反而可能加劇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境。
個人心得:
作為長期關注地方發展的觀察者,我認為此次事件凸顯了台灣在中央與地方權力關係上的結構性問題。如何在確保國家整體發展的同時,又能保障地方政府的自主性與財政穩定,是我們必須深思的課題。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依據台灣好新聞、互傳媒、中廣新聞網、匯流新聞網、中央社等媒體的報導。例如,黃敏惠的發言,以及其他縣市首長聯合聲明的內容,都直接引用自這些報導。透過比對不同媒體的報導,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並避免單一觀點的偏頗。
參考閱讀
周春米:財劃法不應讓富者更富,中央社 • 29 分鐘前
藍白版《財劃法》實行爭議 黃敏惠:中央吃地方夠夠,台灣好新聞 via Yahoo奇摩新聞
15縣市聯合記者會 花蓮縣長徐榛蔚共同呼籲中央恢復一般性補助款,互傳媒 via Yahoo奇摩新聞
15縣市首長揪團向政院要錢 蔣萬安:站出來就是要地方包圍中央,中廣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15縣市首長捍衛財政提3大訴求 蔣萬安喊話賴清德:苦民所苦為所當為,匯流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懶人包/藍白強修財劃法「15縣市成苦主」連朱立倫都認瑕疵 爭議一次看,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