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華電信、數位韌性、海地星空、衛星、通訊
[內文]:
在變動的國際局勢下,台灣正面臨著數位威脅與天然災害的雙重挑戰。中華電信,作為國內通訊產業的領頭羊,正積極構築起一道堅實的「數位韌性」防線。在「2025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論壇」上,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榮賜與董事長簡志誠,分別闡述了中華電信如何透過多重備援網路,守護台灣的通訊命脈。
中華電信打造的「海地星空」計畫,可謂其數位韌性的核心。這項計畫涵蓋了多層次的備援措施,從國際海纜、國內海纜、微波網路,到低軌、中軌及高軌衛星,形成一個立體且互補的通訊架構。
在海纜方面,中華電信已鋪設十四條國際海纜,並設置五座國際海纜站。這些海纜不僅連接世界各地,更採分散式設計,確保即使單一或多個路徑受損,仍有其他備援管道維持通訊暢通。以東南亞日本二號海纜(SJC2)為例,採用雙登陸設計,而APRICOT海纜則選擇全新的菲律賓東側路徑,以降低區域風險。
除了海纜,中華電信也積極強化離島及偏遠山區的通訊韌性。透過十條海纜與微波作為備援路由,離島居民的通訊需求得以確保。針對台灣本島的山區,中華電信已部署超過一百處微波備援,並持續擴充,以確保在光纖網路受限時,仍能維持通訊。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華電信積極導入衛星通訊。除了既有的中新二號(ST-2)高軌衛星,更引進OneWeb低軌衛星與SES中軌衛星,並投資台灣首顆「主權衛星」Astranis MicroGEO。這顆衛星擁有專屬頻寬,確保在海纜或地面通訊中斷時,台灣仍能維持對外聯繫。
個人心得:
作為一個生活在台灣的人,數位通訊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到中華電信如此積極地投入資源,建構多重備援網路,讓我對台灣的通訊安全更有信心。這不僅僅是企業的責任,更是對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承諾。
事件癥結點:
面對地緣政治風險與天然災害,台灣的通訊基礎設施能否維持穩定,攸關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中華電信的「海地星空」計畫,正是針對此一癥結點,所提出的具體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自由時報的報導。例如,報導中提到中華電信已投資十四條國際海纜,並設置五座國際海纜站。這與本文所提:「中華電信已鋪設十四條國際海纜,並設置五座國際海纜站。」相符。另外,自由時報報導中也提到中華電信積極導入衛星通訊,包括引進OneWeb低軌衛星、SES中軌衛星,以及投資台灣首顆「主權衛星」Astranis MicroGEO。這也與本文內容一致,並支持了本文的核心觀點,即中華電信透過多重備援網路,提升台灣數位韌性。
參考閱讀
2025國家安全&經濟韌性論壇》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榮賜:海地星空多重備援 固數位韌性,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2025國家安全&經濟韌性論壇》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榮賜:海地星空多重備援固數位韌性,自由時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2025國家安全&經濟韌性論壇》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通訊是國安韌性根基 護台灣穩健前行,自由時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2025經濟韌性論壇》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通訊是國安韌性基石 – 自由財經,自由時報電子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