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智慧基本法、AI治理、法律框架、國際趨勢、數位發展部
[內文]: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對於AI治理的關注日益增加。台灣也正積極佈局相關法制框架,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近期推出學術專著《臺灣人工智慧基本法之研議與形成》,為台灣AI治理開啟新的里程碑。
這本專書彙集國內外學者專家觀點,深入探討台灣人工智慧基本法的政策藍圖與制度設計,並完整呈現立法研議的軌跡。它不僅呼應基金會「推動臺灣AI法制建構、連結國際對話」的使命,也為研究AI基本法及相關法制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新書發表會上,產官學研界重量級人物齊聚一堂,共同探討AI基本法的重要意義。與會貴賓涵蓋司法、立法、行政部門,以及學術界與產業代表,透過跨領域交流對話,共同推動台灣AI治理的進程。
《臺灣人工智慧基本法之研議與形成》指出,各國雖多以政策指引或倫理準則作為初步規範,但已逐步邁向制度化與法律化。台灣此刻推動AI基本法,不僅可避免長期停留在軟法層次,更能搶佔國際先機。該書深入解析基金會提出的基本法草案,涵蓋立法目的、主管機關、主要政策、倫理原則、權利保障與產業發展等六大核心。
值得關注的是,該書也納入美國、歐盟、德國、日本、韓國與中國大陸的最新經驗,並與台灣現況進行對照。例如,歐盟率先全球通過《人工智慧法》,以風險分類模式規範;美國提出《AI權利法案藍圖》,強調安全、公平、隱私與透明;德國聚焦自駕車與醫療等領域;日本則以軟性倫理指引為主。這些國際經驗,為台灣提供了寶貴借鏡。
此外,該書也回應生成式AI(如ChatGPT)的崛起所帶來的法律挑戰,深入分析其對隱私、資訊透明與社會信任的影響,並提出台灣在政策與法制上的前瞻建言。
基金會董事長朱兆民表示,台灣版人工智慧基本法是一部具有國際台灣特色的法律,採用傘形架構,建構台灣AI法治的上位法源,使各部會能向下制定具體規範,協助形塑台灣AI產業的健全發展環境。執行長張麗卿則表示,這本專書的出版,將有助於台灣制定符合本土需求,並兼顧國際趨勢的AI基本法,推動台灣AI法制更上一層樓。
個人心得:
台灣在AI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但如何在技術發展的同時,兼顧倫理、權利與社會福祉,是政府與產學研界共同的課題。這本專書的出版,正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起點與參考依據。
事件癥結點:
AI治理涉及複雜的法律、倫理與技術問題,如何制定既能促進創新,又能保障社會價值觀的法規,是台灣面臨的關鍵挑戰。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台灣好報的報導,以及Yahoo新聞上的相關資訊。報導中提及了基金會推出的學術專著《臺灣人工智慧基本法之研議與形成》,並引用了朱兆民董事長和張麗卿執行長的觀點,闡述了該書的出版意義與核心內容。
參考閱讀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國際法律研究基金會推出全新學術專著《臺灣人工智慧基本法之研議與形成》 聚焦政策藍圖與國際趨勢,台灣好報 • 29 分鐘前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國際法律研究基金會推出全新學術專著《臺灣人工智慧基本法之研議與形成》 聚焦政策藍 …,台灣好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臺灣AI法制新里程碑《人工智慧基本法之研議與形成》專書發表接軌國際,工商時報
AI與Web3時代的軟硬融合契機,台灣不能再錯過! 9月17日第十屆《WHATs NEXT》台灣網路產業高峰會聚焦 …,Knowing 先知資訊
立院明開議 綠營優先法案鎖定2大方向 普發現金加緊闖關 – 自由電子報影音頻道,自由時報電子報
立院新會期》政院推30項優先法案 聚焦四大優先與海纜防護,新頭殼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