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兩岸關係、陸委會、陸生來台、陸客觀光、交流阻礙
[內文]:
近期,兩岸關係再次成為關注焦點,而爭論的中心之一,是究竟是誰在阻礙兩岸交流。針對中國國台辦宣稱今年上半年兩岸人員往來已破250萬人次,陸委會公布數據反駁,指出1至7月中國大陸來台人次僅35.7萬,扣除小三通後更僅剩約24萬人次,呈現「去多來少」的現象。陸委會將此歸因於中方限制陸生來台及未開放陸客觀光。
陸委會的聲明指出,中國自2020年4月起片面停止陸生新生來台就讀學位,迄今未恢復,導致113學年度在台就讀學位的陸生僅剩1556人。而我方教育部持續透過兩岸招生窗口聯繫,希望恢復陸生來台,但未獲正面回應。同時,針對陸客來台觀光,陸委會表示已開放第三類陸客來台觀光、陸客赴金門及馬祖旅遊等,但本島觀光部分,則因疫情中斷多年,建議由觀光「小兩會」就旅遊安全、品質等事項溝通。
事件癥結點:
事件的核心問題,在於兩岸官方對於交流現況的解讀差異,以及背後潛藏的政治因素。國台辦的數據著重於總體往來人次,而陸委會則強調實際來台人數,並點出陸生、陸客政策受限的問題。這反映了雙方在交流議題上的立場分歧,以及在政治互信不足的情況下,任何細節都可能被放大解讀。
陸委會呼籲,若中國大陸真有意推動兩岸文教交流與觀光,應儘速回應我方邀請,透過觀光小兩會進行協商,並恢復陸生來台就學,才能促進健康有序的交流。這也間接點出了目前交流停滯的癥結,即中國大陸的政策限制。
個人心得:
身為台灣的一份子,看到兩岸交流的停滯,不免感到惋惜。交流不只是數字,更涉及到文化、教育等多個層面。陸生的來台,能為台灣的高等教育注入活力,陸客的觀光,也能為台灣的經濟帶來助益。然而,在複雜的政治情勢下,這些交流往往受到阻礙。希望雙方能夠在對等、尊重的基礎上,逐步恢復交流,讓兩岸關係走向和平與繁榮。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依據三立新聞網、中央社等媒體報導,呈現了陸委會與國台辦對於兩岸交流數據的不同解讀。三立新聞網的報導提供了陸委會的聲明全文,以及相關的背景資訊,而中央社的報導則側重於陸委會的呼籲。本文引用了這些資料,說明了陸委會的觀點,並強調了陸生、陸客政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同時,本文也加入了個人的觀點與分析,希望能夠更深入地探討事件的癥結點與影響。
參考閱讀
陸委會喊話對岸 呼籲恢復陸生來台就學,中央社 • 23 分鐘前
國台辦喊兩岸往來「破250萬人」 陸委會秀數據打臉:誰在阻擋交流,三立新聞網 setn.com via Yahoo奇摩新聞
〈社論〉賴政府不放棄對抗,兩岸緊繃更加難解,中華日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奔騰思潮》評論賴政府近期的兩岸談話(宋磊) – 海納百川,中時電子報
大陸反壟斷重擊輝達 恐使美中談判情勢複雜化,聯合財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