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天象大驚奇:日食、彗星、小行星,台灣觀星族準備好了嗎?
各位天文迷、星空愛好者們,2025 年的天空將會非常熱鬧!從日食、彗星到小行星,一連串的天文事件即將登場。雖然有些天象在台灣不容易直接觀測,但透過科技的進步,我們也能參與這場宇宙級的盛宴。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5 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天文事件,以及身在台灣的我們該如何參與其中吧!
2025 年 9 月 22 日:紐西蘭、澳洲的日偏食秀!台灣線上同步觀賞
2025 年 9 月 22 日,一場日偏食將在紐西蘭、澳洲東南沿海、太平洋島嶼和南極洲登場。這次的日偏食,月球將會遮蔽部分太陽,形成一個「太陽被咬一口」的景象。
- 台灣觀測資訊: 由於台灣並不在這次日偏食的觀測範圍內,我們無法親眼目睹。不過別灰心!許多天文網站,例如 Time and Date (https://www.timeanddate.com/eclipse/solar/2025-september-21),通常會提供日食的線上直播。屆時,大家可以透過網路,與全球天文迷一同欣賞這場天文奇景。
- 觀星安全小撇步: 無論是日偏食還是日全食,直接用肉眼觀看太陽都是非常危險的行為,絕對不可以!如果真的想親眼觀看日食,務必配戴合格的日食眼鏡,或是使用太陽濾鏡等專業設備。如果沒有這些設備,透過針孔成像、投影等間接方式觀測,也是安全又有趣的選擇。
星際彗星 3I/ATLAS:太空探測器接力觀測,解開銀河系身世之謎
星際彗星 3I/ATLAS 正穿越我們的太陽系,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研究來自遙遠星系的古老天體。
- 彗星小知識: 彗星是由冰、塵埃和岩石組成的天體,被稱為「髒雪球」。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冰會昇華成氣體,形成美麗的彗髮和彗尾。彗星的成分,保留了太陽系形成早期的資訊,研究彗星有助於我們了解太陽系的起源。
- 觀測挑戰: 3I/ATLAS 的軌道將使其從地球的視角消失一段時間,直到 2025 年 12 月初才能再次從地球觀測到。然而,這段時間卻是彗星活動最活躍的階段。
- 太空探測器的機會: 儘管我們無法直接從地球觀測,但科學家們正積極利用位於火星、木星甚至太陽附近的現有太空探測器,來捕捉 3I/ATLAS 的身影。這些探測器將從獨特的角度,研究彗星的成分、結構和活動。
- 探索銀河系歷史: 科學家認為,3I/ATLAS 可能來自銀河系「厚盤」,那裡是銀河系在 90 億至 130 億年前,恆星形成最劇烈的區域。如果這個推論得到證實,3I/ATLAS 將成為我們探索銀河系早期歷史的重要線索。
- 台灣觀測與參與: 雖然我們無法直接觀測 3I/ATLAS,但可以關注相關的科學新聞和研究報告,了解太空探測器們的最新發現。例如,NASA、ESA 等機構的網站,都會發布關於 3I/ATLAS 的最新資訊。
小行星 2025 FA22:與地球擦身而過,科學家忙著研究
2025 年 9 月 18 日,一顆名為 2025 FA22 的小行星將掠過地球。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約在 130 到 290 公尺之間,最初科學家曾預測它在 2089 年有極小的機率撞擊地球。
- 小行星知多少: 小行星是太陽系中除了行星和矮行星之外,數量最多的天體。它們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小行星的成分多樣,有岩石、金屬,甚至含有水冰。
- 虛驚一場: 經過後續的觀測和軌道計算,科學家們已經排除了 2025 FA22 撞擊地球的風險,大家可以鬆一口氣了!
- 研究機會: 儘管沒有撞擊風險,科學家們還是會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研究 2025 FA22 的軌道、物理特性、成分和紋理。這些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了解小行星,以及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對地球構成威脅的小行星。
- 全球合作: 國際小行星預警網絡 (IAWN) 將協調全球的天文台,共同觀測 2025 FA22,並分享觀測數據。
- 線上觀測: 即使沒有專業的天文望遠鏡,我們也能透過網路參與這次的小行星觀測活動。Virtual Telescope Project 等網站,通常會提供小行星掠過地球的線上直播。
台灣觀星族可以做什麼?
雖然上述的天文事件,有些在台灣不容易直接觀測,但我們仍然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參與其中:
- 關注天文新聞: 隨時關注 NASA、ESA、中央氣象局等機構的天文新聞,了解最新的天象資訊。
- 參與線上直播: 許多天文網站會提供日食、小行星掠過地球等天象的線上直播,讓我們可以身歷其境地感受宇宙的奧妙。
- 學習天文知識: 閱讀天文書籍、觀看天文紀錄片、參加天文講座等,提升自己的天文知識水平。
- 加入天文社團: 與其他天文愛好者交流心得、分享觀測經驗,一起探索星空的樂趣。
- 利用手機 App: 現在有許多手機 App 可以幫助我們辨識星星、查找星座、了解行星的運行軌跡。善用這些工具,可以讓觀星變得更加輕鬆有趣。
- 安全第一: 觀測太陽時,務必使用合格的日食眼鏡或太陽濾鏡,切勿用肉眼直接觀看太陽。
個人心得與觀影指南
身為天文愛好者,我認為 2025 年的天象事件非常值得期待。即使我們無法親眼目睹所有的天象,但透過科技的進步,我們仍然可以參與其中,感受宇宙的壯麗和奧妙。
以下是一些我推薦的天文紀錄片和書籍,希望能幫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天文知識:
- 紀錄片:
- 《宇宙時空之旅》(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由 Neil deGrasse Tyson 主持,以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宇宙的奧秘。
- 《旅行到宇宙邊緣》(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帶領觀眾探索太陽系、銀河系,乃至宇宙的邊緣。
- 《我們是誰》(Are We Alone?):探討地球以外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 書籍:
- 《給青年天文學家的100個建議》:適合天文愛好者的入門書,從器材、觀測到攝影,提供詳細的建議。
- 《觀星聖經》:詳細介紹星座、行星、星雲、星團等天體,是觀星的必備指南。
- 《時間簡史》:由史蒂芬·霍金撰寫,深入淺出地介紹宇宙的起源、黑洞、時間旅行等概念。
無論是透過線上直播、天文紀錄片,還是書籍,讓我們一起探索宇宙的奧秘,感受星空的魅力吧!
參考閱讀
- See the Moon take a bite out of the Sun. Partial solar eclipse is coming to New Zealand, Australia, Antarctica this Monday
- Interstellar comet 3I/ATLAS could soon be seen by spacecraft at Mars, Jupiter and the Sun, scientists say
- An enormous asteroid is set to skim past Earth this morning, and you can watch it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