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普發現金、詐騙、釣魚網站、個資外洩、防詐
[內文]:
隨著「普發一萬元」現金政策的腳步越來越近,詐騙集團也早已磨刀霍霍,準備趁機大撈一筆。近期,多個新聞報導指出,詐騙集團偽裝成政府機關,透過電子郵件、簡訊等管道,發送釣魚連結,企圖竊取民眾的個資與財物。民眾在期待領取現金的同時,務必提高警覺,以免辛苦錢落入詐騙集團手中。
詐騙集團的手法層出不窮,但萬變不離其宗。根據報導,詐騙集團慣用的伎倆是偽裝成官方,發送「普發現金已開放登記」、「查詢領取資格」等訊息,誘騙民眾點擊連結。一旦點擊,民眾可能被導向假冒的網站,並被要求輸入銀行帳號、信用卡資訊、身分證字號等重要個資。甚至,有些民眾會依照指示輸入OTP驗證碼,導致銀行帳戶被盜刷,蒙受財物損失。
為避免受騙,民眾應謹記「防詐三要點」。首先,「不點擊」不明簡訊或郵件中的連結,尤其是不熟悉的寄件人或網址。其次,「不提供」任何個人資料,政府不會要求民眾在線上填寫個資或金融資料,也不會要求提供刷卡OTP驗證碼。最後,「多查證」,若對訊息有疑慮,應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或至政府官方網站查證,確認資訊真偽。
個人心得: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不僅利用民眾對政策的期待,更善於偽裝成官方,讓人難以分辨真假。因此,民眾除了提高警覺,更要養成查證的習慣,才能有效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
事件癥結點:
詐騙集團之所以能屢屢得逞,關鍵在於利用人性弱點,例如貪小便宜、害怕錯失機會等。此外,民眾對政府資訊的辨識能力不足,也是容易受騙的原因。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Yahoo新聞、中時新聞網、公視新聞網、全國廣播、商傳媒等媒體的報導,彙整出詐騙集團的常見手法與防詐建議。例如,本文引用了刑事警察局的提醒,指出詐騙集團會以「普發現金登記」、「查詢領取資格」等名義行騙;並提醒民眾勿點擊不明連結、不提供個資、多查證。這些資訊都與各新聞媒體的報導內容一致,旨在提供民眾最實用的防詐知識。
參考閱讀
Gmail收1封信快刪掉 官方警告:點開恐洩個資還被盜刷,中時新聞網 • 2 小時前
假普發現金釣魚網站 首波攻擊鎖定電子郵件用戶,銳傳媒 via Yahoo奇摩新聞
月餅沒吃到錢先被詐走! 警方提醒慎防中秋「一頁式詐騙」,台灣好新聞 via Yahoo奇摩新聞
詐團以普發現金誆點假網址 有民眾遭盜刷5萬多元,公視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普發金最快10月下旬發放!假簡訊滿天飛 政府呼籲「三不原則」守住你的一萬元,商傳媒
假普發現金釣魚網站出現 刑事局籲民眾謹防受騙,全國廣播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