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星際訪客的到來總是吸引著天文愛好者的目光。近期,一顆名為3I/ATLAS的星際彗星正穿越太陽系,各國天文望遠鏡紛紛捕捉到它的身影。這顆彗星並非來自太陽系,而是來自遙遠的星際空間,它的到來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其他恆星系統的珍貴機會。台灣的星空觀測者們,也應把握這難得的機會,透過適當的工具與方法,一睹這位星際訪客的風采。

彗星3I/ATLAS,於2025年7月1日由小行星陸地撞擊最後警報系統 (ATLAS) 發現。這顆彗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太陽系的居民,而是來自浩瀚的星際空間,僅僅是路過我們的太陽系。此前,人類只觀測到兩顆類似的星際天體:2017年發現的Oumuamua和2019年發現的Borisov。3I/ATLAS彗星的出現,再次激發了天文學家們對星際天體研究的熱情。
根據天文學家的預測,3I/ATLAS彗星將於2025年10月底最接近地球。然而,遺憾的是,屆時彗星將運行至太陽後方,從地球的角度來看,將無法直接觀測到。不過,天文愛好者們也不必灰心,因為預計在2025年12月,當彗星逐漸遠離太陽系時,它將再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屆時,只要選擇合適的觀測地點和工具,就有機會一睹它的風采。
在台灣,要觀測到3I/ATLAS彗星,需要選擇適當的觀測地點與工具。由於城市光害嚴重,建議前往光害較低的山區或郊區。在工具方面,雙筒望遠鏡或天文望遠鏡都能夠派上用場。對於初學者來說,使用口徑較大的雙筒望遠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有經驗的天文愛好者則可以選擇使用天文望遠鏡,以獲得更佳的觀測效果。此外,可以利用像是台北天文館的網站查詢更精確的星體位置資訊,以利搜尋。
除了星際彗星,地球本身也存在著許多值得我們關注的天文現象。NASA於2025年9月發射了卡拉瑟斯地冕觀測站(Carruthers Geocorona Observatory),旨在研究地球的外逸層。外逸層是地球大氣層的最外層,由極其稀薄的氣體組成,甚至延伸到月球附近。透過研究外逸層,科學家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與太陽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太陽風暴對地球的影響。
研究地球外逸層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學術方面。由於太陽風暴會對外逸層產生衝擊,了解外逸層的特性有助於我們預測和減輕太陽風暴對地球的影響,保護太空人免受太陽風暴的危害。此外,研究地球外逸層還有助於我們了解其他行星的大氣層,例如為什麼地球能夠保有水,而其他行星卻無法。這對於我們尋找和研究太陽系外的行星,甚至是尋找外星生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宇宙浩瀚無垠,充滿著無數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無論是來自星際空間的訪客,還是我們所居住的地球,都值得我們去關注和研究。透過觀測星空、了解天文現象,我們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更能感受到宇宙的浩瀚與美麗,並激發我們對科學的熱情與探索精神。讓我們一起抬頭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珍惜我們所擁有的這顆美麗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