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痛,是人類最古老的敵人,也是最複雜的謎團。我們渴望擺脫它,卻往往在止痛的同時,付出健康的代價。」這句話精準地描繪了當代醫學在疼痛管理上所面臨的兩難。長久以來,我們依賴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來緩解疼痛,但這些藥物在帶來解脫的同時,也伴隨著胃腸道損傷、心血管風險等嚴重副作用。然而,一項來自紐約大學疼痛研究中心的突破性發現,正為這場與疼痛的漫長戰役帶來了全新的曙光。科學家們揭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止痛策略:在不干擾身體自然修復機制——發炎反應的前提下,精準地「關閉」痛覺。這不僅挑戰了我們對疼痛與發炎關係的傳統認知,更為開發更安全、更有效的止痛藥物開啟了無限可能。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無疑是現代醫學的基石之一,從輕微的頭痛到嚴重的關節炎,它們為全球數十億人提供了快速的疼痛緩解。據估計,僅在美國,每年就有高達300億劑的NSAIDs被服用,其普及程度可見一斑。這些藥物,無論是常見的布洛芬、阿斯匹靈,還是處方藥,都透過抑制體內產生前列腺素的酵素來發揮作用,進而減少發炎和疼痛。
然而,這份便利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容忽視的健康風險。長期使用NSAIDs可能導致:
* 胃黏膜損傷,引發胃潰瘍甚至出血
* 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 對腎臟和肝臟功能造成負擔
這些嚴重的副作用,使得醫學界一直在尋找更安全的止痛替代方案。傳統觀念認為,消除發炎是治療疼痛的關鍵,但這項新研究卻對此提出了質疑,並為我們重新思考疼痛與發炎的關係提供了契機。
長久以來,我們習慣將「發炎」視為一種負面的生理反應,是疾病和疼痛的根源。因此,許多止痛策略都圍繞著抑制發炎展開。然而,紐約大學疼痛研究中心的兼任教授、佛羅倫斯大學榮譽教授Pierangelo Geppetti博士,對此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發炎對你來說可能是有益的——它修復並恢復正常功能。」
發炎反應,本質上是免疫系統對損傷或感染的自然應答,它在身體的修復和恢復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例如,當你割傷手指時,周圍組織的紅腫熱痛正是身體啟動修復機制的信號。如果我們一味地抑制發炎,可能會:
* 延遲傷口癒合
* 阻礙組織修復
* 甚至可能延長疼痛的恢復時間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Nigel Bunnett教授也強調:「能夠阻斷疼痛,同時允許發炎——這有助於癒合——繼續進行,是改進疼痛治療的重要一步。」這項觀點的轉變,為開發能夠精準止痛而不影響身體自癒能力的藥物,奠定了理論基礎。
為了實現精準止痛的目標,研究團隊將目光聚焦在前列腺素E2(PGE2)上。PGE2被認為是發炎性疼痛的主要介質之一,它在體內廣泛存在,並透過與細胞表面的特定受體結合來發揮作用。PGE2共有四種不同的受體,分別是EP1、EP2、EP3和EP4。過去的研究曾將EP4受體視為發炎性疼痛的主要參與者。
然而,科學家們並未止步於此。他們採用了更具針對性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討了PGE2在許旺細胞(Schwann cells)中的作用。許旺細胞是存在於腦部以外周圍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神經膠質細胞,它們在:
* 偏頭痛
* 其他形式的疼痛
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透過對這些細胞的精確研究,團隊期望能找到真正負責傳遞痛覺信號的「開關」。這項細緻入微的探索,最終引導他們走向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徹底顛覆了先前的認知。
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突破:研究團隊發現,在許旺細胞中,PGE2的EP2受體才是導致疼痛的主要原因,而非先前認為的EP4受體。這項發現的關鍵在於,他們能夠在不影響發炎反應的情況下,選擇性地阻斷EP2受體。
Geppetti博士興奮地表示:
「令我們大為驚訝的是,阻斷許旺細胞中的EP2受體,消除了前列腺素介導的疼痛,但發炎卻按其正常過程進行。我們有效地將發炎與疼痛解耦了。」
這意味著,疼痛和發炎並非總是如影隨形。研究人員透過局部給藥的方式,僅僅讓許旺細胞中的EP2受體「沉默」,便成功地在小鼠模型中消除了疼痛反應,而發炎過程卻絲毫未受影響。進一步在人類和小鼠許旺細胞中進行的研究也證實,激活EP2受體會引發一個獨立於發炎反應的信號通路,持續產生疼痛反應。這項發現無疑為精準止痛藥物的開發,指明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EP2受體的發現,為開發新型止痛藥物提供了巨大的潛力。Nigel Bunnett教授指出:「拮抗這個『可藥物作用』的受體,將能夠控制疼痛,而不會產生NSAIDs的副作用。」這項研究的下一步,將是繼續進行臨床前研究,探索針對EP2受體的藥物如何應用於治療通常需要NSAIDs的疾病,例如關節炎。
儘管前景光明,研究團隊也清醒地認識到未來的挑戰。Geppetti博士表示:
* 「選擇性EP2受體拮抗劑可能非常有用。」
* 「雖然需要更多關於副作用的研究,特別是當藥物以口服藥片形式全身給藥時。」
* 「但針對膝關節等局部區域的靶向給藥,則充滿希望。」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美國國防部、歐洲研究理事會和歐盟等多個機構資助。研究團隊目前正與佛羅倫斯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等機構合作,共同推進這項革命性的研究。未來,我們或許能告別止痛藥的副作用,迎來一個更安全、更有效的疼痛管理新時代。
這項研究不僅是科學上的勝利,更是對人類福祉的承諾。它提醒我們,在面對複雜的生理機制時,深入探索和挑戰傳統觀念,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突破。對於台灣的學者而言,這項發現無疑提供了豐富的研究靈感,無論是在基礎醫學、藥物開發還是臨床應用領域,都有著廣闊的探索空間。若要進一步了解相關研究,可透過學術資料庫搜尋「NYU Pain Research Center」、「Nigel Bunnett」、「Pierangelo Geppetti」以及「EP2 receptor pain」等關鍵字,查閱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原始論文。
Ref:
New York University. (2025, September 26). Scientists uncover how to block pain
without side effect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September 26,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9/250926035030.htm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New York University.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