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天文學界的新挑戰與契機:星際彗星、系外行星與光害威脅
“我們仰望星空,不僅是為了滿足好奇心,更是為了尋找人類在宇宙中的定位。” – 卡爾·薩根
(星際訪客現蹤): 繼Oumuamua和Borisov之後,第三位星際訪客3I/ATLAS彗星正穿越太陽系,天文學家利用VLT望遠鏡捕捉到它的珍貴身影。
彗星3I/ATLAS,於2025年7月1日由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後警報系統(ATLAS)發現,是繼Oumuamua (1I/ʻOumuamua) (2017年發現) 和Borisov (2I/Borisov) (2019年發現) 之後,第三個在太陽系中觀測到的星際天體。歐洲南方天文台(ESO)的極大望遠鏡(VLT)在發現後不久,便捕捉到3I/ATLAS劃過夜空的身影。
這些影像是在2025年7月3日,僅僅在發現彗星的兩天後所拍攝,並通過多重曝光合成了展示彗星移動方向的影像。值得一提的是,除了VLT,包括哈伯太空望遠鏡、韋伯太空望遠鏡以及雙子北座望遠鏡等,也都對3I/ATLAS進行了觀測。
對於台灣的天文學家而言,3I/ATLAS的出現不僅提供了一個研究星際物質的絕佳機會,更提醒我們,宇宙的探索是無止境的。透過國際合作,台灣天文學家可以利用國內外的望遠鏡,分析3I/ATLAS的成分、軌跡,進而推斷其起源星系的特性。相關的VLT觀測資料可於ESO的公開檔案庫中查詢,搜尋Prog ID: 115.29F2.001 即可。

(系外行星數量爆炸性增長): 天文學家已確認發現6000顆系外行星,且還有超過8000顆候選行星等待確認,這代表著尋找外星生命的機會大幅提升。
NASA表示,截至目前,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6,000顆太陽系外的行星,而這僅僅是經過官方確認的數字。第一個系外行星於1995年被發現,此後,行星獵人們加緊了對這些遙遠世界的搜尋和研究。這些系外行星中,有軌道呈細長型的行星,也有下著玻璃雨的行星,以及在太空中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
NASA的系外行星科學研究所(NExScI)負責監測已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而候選行星的數量更是潛力無窮,超過8,000顆正在等待官方確認。科學家們現在估計,夜空中的每一顆恆星至少都有一顆行星繞其運行。
對台灣的天文學研究者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台灣在天文觀測和資料分析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可以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利用現有的望遠鏡資源,例如東亞核心天文台聯盟 (EACOA) 的望遠鏡,投入系外行星的搜尋和特性研究。這不僅能提升台灣在國際天文學界的地位,也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宇宙中行星形成的普遍性和多樣性。
(光害威脅日益嚴重): 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是地球上最佳天文觀測地點之一,但光害正威脅著這片淨土。天文學家正努力與光害抗爭,保護珍貴的觀測資源。
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擁有地球上最黑暗、最穩定的天空,是許多頂尖天文台的所在地,包括歐洲南方天文台的極大望遠鏡(VLT)和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然而,隨著光害日益嚴重,即使是阿塔卡馬也難以倖免。
光害是指人造光對夜空的負面影響,例如不良的街燈和LED燈的藍光,都會造成天空亮度增加,使得天文觀測更加困難。ESO駐智利代表Itziar de Gregorio-Monsalvo指出,工業項目是阿塔卡馬地區光害的主要威脅來源。例如,一個名為INNA的綠色氫氣生產基地,計畫興建在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天文台(CTAO-South)的預定場址附近,其運營所需的大量照明,將嚴重影響CTAO-South的觀測。
對於台灣的天文學界,這是一個重要的警訊。台灣雖然沒有像阿塔卡馬沙漠這樣得天獨厚的觀測條件,但光害問題同樣嚴峻。如何在高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的需求下,兼顧天文觀測的品質,是台灣天文學界面臨的挑戰。除了呼籲政府制定更嚴格的光害管制措施外,天文學家也可以積極參與光害研究,例如建立光害監測網絡、開發光害減輕技術等。
(保護黑暗天空的重要性): 黑暗天空是人類探索宇宙的最後一道窗戶,保護黑暗天空不僅是為了天文學研究,更是為了維護人類與宇宙的連結。
Itziar de Gregorio-Monsalvo強調,黑暗天空對於人類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是通往宇宙的最後窗口。在光害嚴重的城市中,人們將逐漸失去觀星的機會,與宇宙的連結也將隨之消失。從更實際的層面來看,天文學的技術進步也造福了人類,例如數位相機。如果我們失去了觀測宇宙的能力,這些進步也將停滯。
台灣在推動光害防治方面,仍有許多進步空間。除了制定更完善的法律規範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公眾對光害問題的認識。天文學家可以透過科普講座、星空導覽等活動,讓民眾了解光害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進而促使大家共同參與光害防治行動。
例如,可以推廣使用符合標準的低光害照明設備,鼓勵社區和企業減少不必要的照明,並參與國際性的「黑暗天空公園」認證計畫。透過這些努力,我們可以為台灣保留一片淨土,讓後代子孫也能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浩瀚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