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達明機器人、黃仁勳、Omniverse、人形機器人、AI、上市
[內文]:
廣達金孫「達明機器人」即將上市,挾帶黃仁勳欽點的Omniverse數位孿生平台夥伴光環,以及機器人產業的熱潮,吸引了逾80萬人搶購申購,可謂未上市先轟動。達明機器人究竟有何能耐,讓這位AI教父如此看好?上市後的下一步又將如何發展?
早在2015年,達明機器人就以「手眼整合」的協作型手臂驚豔業界,將視覺系統直接內建於手臂中,解決了傳統機器人整合不易的問題,實現了瑕疵檢測、精準定位等功能,讓客戶不再需要複雜的二次開發。 達明機器人的營運長黃識忠更以「瞎子背瘸腿」生動地比喻了傳統機器人的困境,突顯了達明在技術上的優勢。
如今,達明機器人更進一步,推出了類人形機器人「TM Xplore I 」,展現其在機器人領域的雄心壯志。 該機器人不僅擁有七軸的機器手臂,更搭載了超過20個關節模組,技術難度大幅提升。
除了硬體上的突破,達明機器人在AI軟體方面也持續精進。 他們正與合作夥伴共同研發「視覺─語言─行動」(VLA)模型,讓機器人能夠理解並執行任務。 黃識忠指出,這將是機器人邁向自主化的關鍵一步。
然而,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曾表示,人形機器人的CP值並不高。 對此,達明機器人選擇了聚焦於工廠、倉儲、物流等高投報率的領域,發展如品檢機器人、晶圓搬運機器人等專業型機器人,而非開發通用的家庭型機器人。 黃識忠認為,家庭應用涉及隱私問題,且需求有限,並非現階段的首要目標。
達明的目標不僅止於自身發展,更希望能打造台灣的AI生態系。 他們計劃與台清交成等頂尖學府及工研院合作,建立軟硬整合的機器人平台,匯聚台灣的研發能量,為機器人注入「台灣智慧」。
個人心得: 達明機器人的成功,不僅展現了台灣在機器人技術上的潛力,也突顯了產業鏈整合的重要性。 達明機器人從「手眼整合」的協作型手臂起家,到推出類人形機器人,每一步都緊扣市場需求,並積極與產學研合作,不斷提升技術水平。 相信在黃仁勳的加持下,達明機器人未來可期,也期待更多台灣的科技公司,能在全球市場上發光發熱。
事件癥結點: 達明機器人成功的關鍵,在於其對市場需求的敏銳度,以及對技術的持續投入。 他們不僅掌握了「手眼整合」的關鍵技術,更積極開發AI軟體,並選擇了高投報率的應用場域,避開了CP值相對較低的家庭應用。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遠見》雜誌的報導。 該報導詳細介紹了達明機器人的發展歷程、技術優勢、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本文引用了該報導中關於「手眼整合」、VLA模型、以及應用場域選擇等資訊,並加以整理分析,闡述達明機器人成功的關鍵因素。
參考閱讀
黃仁勳點名伙伴!達明上市前夕,實驗室如何秀機器人成長潛力?,遠見雜誌 • 1 天前
黃仁勳點名伙伴!達明上市前夕,實驗室如何秀機器人成長潛力?,遠見雜誌 via Yahoo奇摩新聞
蘇威元:機器人新題材 看一檔仿生材料+台積電特化概念股,民視財經網
輝達黃仁勳加碼投資AI、量子計算與機器人:打造下一代科技生態系統,鉅亨網
機器人應用仍需時間發酵;益登估Q4營收雙位數年減-MoneyDJ理財網,MoneyDJ理財網
伺服器將揚攻勢?大摩:維持「這檔」加碼目標價330元 分析師預期2025每股獲利「年增8%」,FTNN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