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形機器人、Agility Robotics、Jonathan Hurst、家庭應用、未來趨勢
人形機器人進家門? 共同創辦人:十年內見分曉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無疑是當今科技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全球首家商業人形機器人公司Agility Robotics,其共同創辦人Jonathan Hurst 日前訪台,分享了對於人形機器人未來發展的看法。儘管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應用仍以企業端為主,例如工業流程和物流中心,但Hurst 預估,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的時間點,大約在十年之後。
未來應用多元,安全是關鍵
Hurst 認為,人形機器人的潛力不僅止於搬運貨物。透過AI 圖像生成軟體(GMI)的輔助,人形機器人Digit 未來能執行更多樣化的任務,例如在實驗室進行藥物工作、在零售業貨架補貨、派送包裹,甚至在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中進行視察。然而,要進入家庭,安全是首要考量。如同掃地機器人,人形機器人若發生跌落等意外,後果可能更為嚴重。
市場競爭與技術差異
針對美中兩國在機器人領域的發展,Hurst 表示,中國的企業在技術展示上令人印象深刻,但缺乏相同水準的產品焦點和設計。他認為,人形機器人市場將如同汽車市場,有多個主要製造商。由於政治因素,中國企業在西方市場建立信任仍面臨挑戰,這也為Agility Robotics 提供了服務歐洲、美國和國際市場的機會。
Hurst 也以Agility 的Digit 舉例,其可以舉起25公斤的物品,並具備功能性安全和快速充電電池等優勢。相較之下,部分中國機器人在這些方面仍有不足。
產業發展與挑戰
儘管Hurst 對人形機器人的未來充滿信心,但也坦言,目前人形機器人價格高昂,主要是因為現有的機器人多為樣品,而非為量產設計。他預估,未來人形機器人普及的價格甜蜜點,將取決於其能否為客戶帶來價值,並降低人力成本。
個人心得:
從Hurst 的觀點來看,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並非一蹴可幾。安全性和價格,將是其能否真正走入家庭的關鍵。
事件癥結點:
人形機器人發展的癥結點,除了技術層面,更涉及社會接受度。安全性和成本,將直接影響消費者是否願意接受。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Yahoo 財經特派記者王詩婷的報導,以及鏡週刊的相關報導,並引用Agility Robotics 共同創辦人Jonathan Hurst 的觀點。報導中提及人形機器人未來應用潛力、市場競爭,以及進入家庭的時間點等,與本文觀點相互呼應。
參考閱讀
石黑浩預言「5年內人形機器人將進入家庭」售價20萬,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石黑浩預言「5年內人形機器人將進入家庭」售價20萬,三立新聞網
人形機器人何時進入家庭?輝達注資的Agility Robotics創辦人:還要十年,Yahoo奇摩股市
人形機器人正夯!當紅炸子雞Agility創辦人來台 親解競爭力差異,鏡週刊Mirror Media via Yahoo奇摩新聞
佳能機器人盟友Agility Robotics訪台!創辦人:商機是汽車市場2倍,Yahoo奇摩股市
什麼時候機器人才能幫你做家事?人形機器人先鋒Agility Robotics這麼說,鏡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