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雙十國慶、姚嘉文、國家認同、台灣獨立、中華民國
雙十國慶的歷史定位:是慶典還是殖民遺緒?
每年10月10日,台灣都會迎來「雙十國慶」的盛大慶典。然而,對於這個節日的意義,社會上存在著不同的聲音。總統府資政姚嘉文,以及台灣基進黨等本土團體,在今年再次呼籲停止舉辦雙十國慶活動,認為這並非台灣的國慶日,反而是一種殖民遺緒,阻礙了台灣的國家正常化。
事件始末:姚嘉文與獨派團體發聲
根據Yahoo新聞的報導,姚嘉文指出,10月10日是中國「武昌起義」的日子,並非任何國家的生日。他認為,若台灣要走向國家正常化,政府不應再舉辦雙十國慶活動。姚嘉文表示,過去數度出席國慶大會,聽到官員高喊「中華民國生日快樂」,感到好笑又難過。他批評,蔣介石為了鞏固政權而創造此節日,民進黨執政後仍照辦,實不應該。
台灣基進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團體也紛紛表達類似立場。他們認為,雙十國慶是中華民國體制的展示,會讓台灣陷入中華民國敘事框架,導致台灣認同衰退,並向國際傳遞「一個中國」的錯誤訊息。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陳南天更直言,政府長期替外來政權辦慶典,是天大的錯誤。
事件癥結點:認同的混淆與歷史的詮釋
事件的核心,觸及了台灣國家認同的根本問題。支持停辦國慶活動的人士認為,雙十國慶代表的是中華民國,而非台灣。他們認為,台灣的歷史應該歸於台灣,不應替外來殖民政權慶祝。這種觀點強調了台灣的主體性,呼籲建立屬於台灣自己的國族認同。
而反對停辦的聲音,則可能認為雙十國慶代表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史,是台灣民主發展的一部分,或是單純地將其視為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個人心得:尋找屬於台灣的國慶日
身為一位部落客,我認為這場爭議提醒了我們,重新思考國慶日的意義。台灣社會多元,不同族群對於歷史的記憶與情感不同。或許,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真正代表台灣共同體的國慶日,一個能反映這片土地上所有人民的故事,而非只屬於特定政權的紀念。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了Yahoo新聞的報導,以及中天新聞網的相關新聞。這些報導提供了姚嘉文及其他團體的觀點,以及對雙十國慶的歷史定位的討論。在撰寫過程中,我盡力引用了這些資料,並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呈現這場爭議的複雜性與重要性。
參考閱讀
10月10日不是國家生日 姚嘉文:台灣要正常化應停辦國慶活動,中天新聞網 • 19 分鐘前
10月10日不是國家生日 姚嘉文:台灣要正常化應停辦國慶活動,中天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台灣基進、獨派團體與本土社團齊籲「拒絕雙十國慶」,新頭殼 via Yahoo奇摩新聞
姚嘉文:台灣若要國家正常化不應再舉辦「雙十國慶」活動,自由時報電子報
本土在野黨:拒絕雙十國慶 凝聚台灣認同與共識,自由時報電子報
台北市國慶升旗! 蔣萬安:謹記先人打拚而來的中華民國,中天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