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髮族幸福感的逆轉:一項來自加拿大的研究
「生命後期仍能充滿意義,即使經歷過困境。健康很重要,但人際關係、意義感和生活樂趣同樣重要。」– 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博士 Mabel Ho
本專欄將探討一項發表於《PLOS One》期刊的研究,該研究追蹤了加拿大的銀髮族群,發現近四分之一原本幸福感較低的長者,在三年內重新獲得了理想的幸福狀態。這項研究揭示了哪些因素與銀髮族幸福感的恢復息息相關,並為台灣在人口高齡化社會中,如何提升長者福祉提供了重要的啟示。研究強調,除了身體健康,心理、情感和社交健康在提升老年生活品質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這項研究發現,即使在經歷過生活困境後,約有四分之一的銀髮族能夠重新找回幸福感。這項由多倫多大學研究團隊主導的研究,追蹤了超過 8,000 名 60 歲以上的加拿大人,發現原本幸福感不佳的長者,在三年後有顯著的改善。研究結果為高齡社會帶來了希望,它證明幸福感並非一成不變,即使在晚年,我們仍有機會透過積極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調適,重拾幸福。
(影響幸福感的關鍵因素:健康、人際與經濟)
研究指出,影響銀髮族幸福感恢復的因素眾多。其中,心理和情感健康是至關重要的指標,在研究初期就展現出心理韌性的長者,其幸福感恢復的可能性是不具備這些特質者的近五倍。此外,年輕(低於 70 歲)、已婚、收入高於貧窮線、維持運動習慣、不吸菸、睡眠充足,以及避免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關節炎或骨質疏鬆症)等,都與幸福感的提升有關。這些發現強調了全方位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涵蓋了生理、心理、社會和經濟層面。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是在加拿大進行的,該國公民和永久居民皆享有公共醫療資源。研究人員特別提醒,由於醫療資源的可及性會直接影響健康狀況和生活品質,因此研究結果可能不適用於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國家。在台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普及,某種程度上提供了類似的保障,但如何進一步強化長照服務,確保所有長者都能獲得所需的醫療照護,仍是重要的課題。
這項研究強調了生活方式選擇對幸福感的重要性。維持健康的體重、戒菸、規律運動和改善睡眠品質,不僅有助於預防慢性疾病,也能顯著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在台灣,政府和民間團體可以透過推廣健康生活型態,鼓勵長者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促進社會參與,從而提升整體福祉。同時,針對有慢性疾病的長者,提供更完善的照護和支持,協助他們管理疾病,維持生活品質。
除了身體健康,心理、情感和社交健康在提升老年生活品質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研究發現,擁有良好人際關係和社交網絡的長者,往往更快樂、更健康。在台灣,家庭結構的轉變和社會疏離感的增加,使得許多長者面臨孤獨和缺乏支持的問題。因此,如何建立更完善的社區支持系統,鼓勵長者參與社交活動,促進世代交流,是當前的重要課題。透過志工服務、社區大學課程、長青學苑等管道,提供長者更多參與社會的機會,有助於他們建立歸屬感和價值感,進而提升幸福感。
研究作者建議,若未來研究證實這些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那麼支持生理、心理、情感、社會和自我評價健康的政策和干預措施,可能有助於老年人恢復最佳幸福感。例如,可以提供計畫和服務,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慢性病,並預防社會孤立。這些干預措施可能在增強老年人的韌性,使他們能夠在晚年恢復最佳幸福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清楚地呼籲我們投資於預防、財務穩定和可及的健康支持,因為這些不僅是明智的政策,它們還可能改善老年人的衰老軌跡。」– 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 Esme Fuller-Thomson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幸福感並非遙不可及,即使在晚年,我們仍能透過積極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參與,重拾幸福。對於台灣而言,面對人口高齡化的挑戰,我們需要更加重視長者的全方位福祉,從政策、服務和社區營造等多個層面著手,為長者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快樂、更有意義的晚年生活。
讀者若想進一步了解詳細的研究內容,可以透過搜尋 “PLOS One Mabel Ho Esme Fuller-Thomson” 找到該研究論文。
Ref:
PLOS. (2025, October 11). How 1 in 4 older adults regain happiness after
struggling. ScienceDaily. Retrieved October 11,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
releases/2025/10/251010091600.htm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PLOS.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