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大陸的誕生:超高溫下的秘密與啟示
「穩定的陸地是適合居住的先決條件,但為了獲得那種穩定性,它們必須冷卻下來。」這項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Andrew Smye教授的引述,精闢地總結了地球大陸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近年來,一項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大陸能夠歷經數十億年而保持穩定的關鍵:極端的高溫。這項發現不僅深化了我們對地球地質演化的理解,也為礦產勘探和尋找適居行星開闢了新的道路。
大陸的長期穩定性一直是科學界關注的焦點。最新的研究表明,在下地殼經歷超過900°C的超高溫是大陸得以穩定的關鍵。這種高溫促使鈾和釷等放射性元素向上遷移,並透過衰變釋放熱量,將熱量從深部地殼帶走,最終使下地殼冷卻並固化,從而強化了大陸地殼的結構。就像金屬鍛造中的「退火」過程,高溫消除了內部的應力,使材料更加堅固。
這項研究的意義不僅止於地質學的範疇。穩定大陸的熱驅動過程也會重新分配稀土元素,如鋰、錫和鎢等。這些稀土元素對於現代科技至關重要。透過了解高溫如何影響這些元素的分布,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定位新的關鍵礦產礦床,進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如果你破壞了鈾、釷和鉀的主體礦物,你也會釋放出大量的稀土元素。」– Andrew Smye, Penn State
這項研究對於尋找潛在的適居行星也具有重要意義。類似的熱驅動機制可能也發生在其他岩石行星上。透過分析這些行星的地質特徵,我們可以找到支持生命的指標,進而擴展我們對宇宙中生命可能性的認識。
過去,科學家認為大陸的形成不需要如此高的溫度。然而,新的研究表明,大陸的形成需要比先前認為的溫度高出約200°C。這暗示著早期地殼的熔融作用在大陸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們基本上發現了一種製造大陸的新配方:它們需要變得比以前認為的要熱得多,大約要熱200度左右。」– Andrew Smye, Penn State
Smye教授將大陸的形成過程比作鋼鐵的鍛造。鋼鐵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會重新排列其結構,去除雜質並強化其性能。類似地,構造力和超高溫共同「鍛造」了大陸。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阿爾卑斯山和美國西南部地區的岩石樣本,特別是變質沉積岩和變質火成岩。他們發現,在超過900°C的溫度下熔融的岩石,其鈾和釷的含量明顯較低。這支持了放射性元素在高溫下遷移的理論。
超高溫是穩定地球大陸的關鍵因素。這項發現不僅深化了我們對地球演化的理解,也為礦產勘探和尋找適居世界開闢了新的途徑。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索這些熱驅動過程的細節,並將其應用於其他行星的地質研究中。
這項研究的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讀者可以透過搜尋關鍵字「Earth’s Continents Forged in Ultra-High Heat」來找到原始論文。
Penn State. (2025, October 16). Forged in fire: The 900°C heat that built
Earth’s stable continent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October 16,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0/251015230947.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Penn State.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