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隕石龍宮號的啟示:改寫地球海洋起源的歷史
「我們發現龍宮號保存了水活動的原始記錄,證明液體在比我們預期更晚的時間流經其岩石,」東京大學副教授飯塚毅。
透過分析隼鳥2號任務帶回的小行星龍宮號樣本,科學家們獲得了令人驚訝的發現:龍宮號的母行星在形成後十億多年,仍然存在液態水活動。這一發現挑戰了我們對地球早期水系統的理解,並可能意味著早期地球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濕潤。以下將深入探討這項研究的意義。
小行星龍宮號:揭示地球水資源的新線索
小行星龍宮號,這個名字取自日本神話中龍王的住所,如今正挑戰著我們對於地球海洋起源的認知。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液態水流經龍宮號的母行星的時間,遠比我們過去所認為的要晚得多,這可能會重塑我們對地球早期歷史的模型。
放射性同位素的異常比例:水活動的證據
研究人員在龍宮號樣本中發現了不尋常的鑥(Lu)和鉿(Hf)同位素比率,這表明液態水從岩石中浸濾出了鑥。鑥-176會衰變成鉿-176,這個過程就像一個天然的放射性時鐘。然而,由於水的存在,這個時鐘的讀數被打亂了,顯示出晚期的流體流動事件。這個發現相當於在考古現場發現一件不屬於那個年代的物品,引發了科學家們的好奇和深入研究。
撞擊事件:晚期水活動的觸發器
這種晚期的流體流動很可能是由龍宮號較大的母行星上的撞擊所引發的。撞擊導致岩石破裂,融化了埋藏的冰,並使液態水滲透到整個星體中。這項發現最初讓研究人員感到驚訝,但經過仔細分析後,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解釋。想像一下,一顆小行星受到撞擊,就像一個水庫被打開,釋放出深藏在地下的液態水,改變了其內部的化學組成。
「最有可能的觸發因素是撞擊龍宮號的較大母行星,這使岩石破裂並融化了埋藏的冰,使液態水滲透到整個星體中。這真是一個驚喜!」 – 東京大學副教授飯塚毅。
對地球早期水資源的影響:重新評估
這個發現暗示,像龍宮號這樣的富碳小行星可能向地球輸送了比先前估計的更多的水。龍宮號的母行星將凍結的水保持了超過十億年的時間,這意味著在地球形成的早期,類似的小行星撞擊可能帶來了大量的水。這不僅改變了我們對地球初始水系統的理解,也影響了我們對地球早期適居性的看法。
模型修正:早期地球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濕潤
目前的模型可能低估了類似小行星撞擊所帶來的水量,低估的幅度可能達到兩到三倍。這個發現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地球最初的水系統以及導致地球適居性的條件。這就像重新繪製一張地圖,發現地球的海洋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廣闊。「龍宮號這樣的物體能夠將冰保持這麼久的想法非常了不起。這表明地球的組成部分比我們想像的要濕潤得多。」 – 東京大學副教授飯塚毅。
研究團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為隼鳥2號任務帶回的樣本量極小。他們開發了先進的元素分離和同位素分析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從微小的碎片中提取訊息。新的化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元素損失,同時從同一碎片中分離出多種元素。
未來的研究將側重於分析龍宮號樣本中的磷酸鹽脈,以精確測定晚期流體流動事件的年代。與美國太空總署OSIRIS-REx任務收集的小行星貝努樣本的比較,將有助於確定類似的水活動是否發生在其他地方。最終目標是追蹤水的故事:它的儲存、流動以及向地球的輸送,從而進一步塑造我們對行星適居性的理解。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搜尋相關學術期刊及研究報告,關鍵字包括”Ryugu asteroid”, “Hayabusa2”, “water delivery to Earth”, “isotope analysis”, “early Earth water”。這些資訊將能幫助學者與研究生更深入地了解這項研究及其對地球科學的影響。
University of Tokyo. (2025, October 16). Asteroid Ryugu’s hidden waters could
explain how Earth got its ocean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October 16,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0/251015230955.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Tokyo.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