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燕子口堰塞湖、馬太鞍溪堰塞湖、降挖導流、太魯閣、防災
花蓮燕子口堰塞湖救援行動:與馬太鞍溪堰塞湖的差異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地區因土石崩落形成堰塞湖,引發各界關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已啟動應變機制,展開壩體降挖及導流工程。這場救援行動迅速展開,相較於先前馬太鞍溪堰塞湖的處理,引起了外界的討論。
根據匯流新聞網的報導,燕子口堰塞湖的水位已從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並流回立霧溪主河道。林保署表示,成功大學堰塞湖防災團隊及陽明交大團隊已進駐現場,進行測量與監測。
為何燕子口堰塞湖能迅速啟動降挖、導流工程,而馬太鞍溪堰塞湖卻無法在前期進行處理?林保署解釋,兩者在壩體規模、地理環境、交通可達性及施工減災條件上,有著天壤之別。馬太鞍溪堰塞湖位於深山峽谷,道路難以到達,且11月前屬汛期,無法開設溪床便道。相對而言,燕子口堰塞湖量體較小,且壩體位置就在台8線公路旁,方便人員與機具進場。
林保署進一步說明,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高達200公尺,土石體積達2億立方公尺,蓄水量約9,100萬噸;而燕子口堰塞湖壩高僅54公尺,壩體體積約40萬立方公尺,蓄水量約270萬噸,兩者規模差距甚大。
此外,台視新聞網報導,因應燕子口堰塞湖,太魯閣國家公園已緊急封閉全園區,並撤離山區民眾。CTWANT周刊王也報導,考量到潰決風險,太魯閣晶英酒店已撤離旅客,秀林鄉公所也緊急撤離富世村與秀林村近千名居民,安置於秀林國中。
個人心得: 看到燕子口堰塞湖迅速啟動搶救,真的為救災效率感到欣慰。但同時,也讓人反思,為何在處理馬太鞍溪堰塞湖時,會面臨如此多的困難?除了地理環境的限制,是否還有其他因素,例如:事前預警不足、資源調度問題等等,值得我們檢討與改進。
事件癥結點: 燕子口堰塞湖的救援行動,突顯了「防災效率」的重要性。在面對天災時,如何快速評估風險、調度資源、執行應變措施,是政府與相關單位必須持續精進的課題。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了Yahoo新聞、匯流新聞網、台視新聞網和CTWANT周刊王的報導。
* Yahoo新聞、台視新聞網、CTWANT周刊王: 提供了燕子口堰塞湖的最新狀況、撤離行動、以及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封閉措施,讓讀者了解事件的發展。
* 匯流新聞網: 引用了林保署的說明,解釋了燕子口堰塞湖與馬太鞍溪堰塞湖在處理上的差異,讓讀者能更全面了解事件的背景與限制。
參考閱讀
花蓮燕子口堰塞湖今啟動降挖導流 林保署曝與馬太鞍壩體差異,匯流新聞網 • 1 小時前
花蓮燕子口堰塞湖今啟動降挖導流林保署曝與馬太鞍壩體差異,匯流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燕子口堰塞湖溢流進隧道! 林保署:再度回流立霧溪「下游風險降低」,台視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堰塞湖紅色警戒!太魯閣國家公園全區緊急封閉 晚間起禁止進入,台視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花蓮新堰塞湖「水面接近公路」恐潰堤!燕子口土石崩落 道路已封閉,三立新聞網 setn.com via Yahoo奇摩新聞
立霧溪堰塞湖恐潰決!太魯閣晶英急撤旅客 2社區近千人避難秀林國中,CTWANT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