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太魯閣、堰塞湖、崩塌、警戒、撤離
太魯閣山區再傳危機:燕子口堰塞湖形成,居民緊急撤離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再度面臨嚴峻挑戰。近日,由於山區土石崩落,在立霧溪燕子口步道附近形成新的堰塞湖,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根據最新消息,由於堰塞湖水位持續上升,且壩體狀況不穩定,相關單位已發布「紅色警戒」,並緊急啟動撤離計畫,以確保民眾安全。
事件源於17日傍晚,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附近發生大規模邊坡土石崩落,導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目前,水位已漫流至中橫公路的靳珩隧道,並流向魯丹橋後匯入立霧溪主流。由於壩體持續變化,存在隨時溢流或潰決的風險。
個人心得: 看到太魯閣再次面臨如此嚴峻的自然災害,心中感到非常沉重。在經歷了幾年前的重大事件後,如今又要面對堰塞湖的威脅,希望這次能夠將災害降到最低,並讓居民們平安。
為了應對此次危機,政府相關部門迅速採取行動。內政部已公告封閉太魯閣國家公園,並禁止民眾進入園區與警戒區域。同時,花蓮縣政府也宣布,秀林鄉大天祥地區、秀林村民有社區以及富世村民樂社區等地區,於18日停班停課。此外,太魯閣晶英酒店也已完成旅客撤離,確保遊客安全。
事件癥結點: 此次事件再次凸顯了台灣山區地質的脆弱性,以及極端天氣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影響。如何加強對山區地質環境的監測,以及建立更完善的防災預警體系,是我們需要深思的課題。
目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已出動怪手,嘗試從舊台8線開出一條便道,以便進行壩體挖除引流作業。然而,由於地勢險峻,加上岩石持續崩落,施工難度極高,預計至少需要三天才能接觸到壩體。
儘管如此,相關單位仍不敢掉以輕心。由於壩底滲流量加大,水位持續緩慢上升,林保署評估堰塞湖水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因此,呼籲下游居民務必遠離河道及溪床,以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了Yahoo新聞的多篇報導,如風傳媒、中時新聞網、台視新聞網、CTWANT、聯合新聞網等,報導中提及了堰塞湖的形成、政府的應對措施、撤離計畫、以及工程進度等。文章將這些資訊整合,並以部落格風格呈現,加入了個人觀點與對事件的深度分析。例如,文章強調了地質脆弱性與防災體系的重要性,這與單純的新聞報導有所區別。
參考閱讀
勿入河道!太魯閣新堰塞湖有潰決可能 李孟諺曝開挖難度,聯合新聞網 • 23 分鐘前
又有堰塞湖成形!太魯閣國家公園「急封閉禁入」 現場驚人影片曝光,風傳媒 via Yahoo奇摩新聞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恐潰決!花蓮3地區明停班停課,中時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注意!燕子口堰塞湖水位「離壩頂不到5米」短期內恐潰決,台視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燕子口堰塞湖「今昔對比照」超震撼 網嘆:沒比較沒傷害|壹蘋新聞網,壹蘋新聞網
立霧溪堰塞湖恐潰決!太魯閣晶英急撤旅客 2社區近千人避難秀林國中,CTWANT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