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碼大麻使用的基因藍圖:深入科學探討
「我們幾十年來都知道,基因因素會影響人們是否會嘗試藥物、使用藥物的頻率以及他們對藥物成癮的風險。」- Abraham A. Palmer, Ph.D.
近期研究深入探討了大麻使用的基因基礎,揭示了與大麻使用相關的特定基因標記,為個體風險因素和未來治療策略提供了潛在的見解。本文將深入研究一項開創性研究的主要發現,該研究探討了大麻使用的基因基礎、相關行為以及潛在的健康影響。
大規模基因分析揭示關鍵聯繫: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GWAS) 找到了與大麻使用相關的顯著基因關聯。
一項涵蓋超過 13 萬名參與者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GWAS) 確定了與終生大麻使用和大麻使用頻率的顯著基因關聯。這項研究強調了基因對大麻相關行為的影響,超越了單純嘗試該物質,進而理解其使用模式。該研究利用了來自 23andMe 研究參與者的數據,利用了大量的基因信息以及關於大麻使用的調查回覆。 這種方法使研究人員能夠識別與大麻使用模式相關的特定基因和基因變異。可以想見,未來透過個人基因檢測,或能更精準地評估個人使用大麻的風險,進而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衛教資訊。
CADM2:將大麻使用與衝動性等聯繫起來的基因:CADM2 基因影響嘗試大麻的可能性和使用頻率。
細胞粘附分子 2 (CADM2) 基因成為一個重要因素,影響了嘗試大麻的可能性和使用頻率。 CADM2 參與神經細胞通訊,之前已與衝動性、肥胖甚至癌症轉移有關,突顯了該基因潛在的多效性影響。 CADM2 在神經元連接中的作用表明大麻使用與大腦功能之間存在聯繫,可能影響決策過程和獎勵途徑。 這也暗示了,部分具有衝動性格特質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大麻使用的影響。
GRM3:將大麻使用與精神特徵聯繫起來:GRM3 是一種與大麻使用顯著相關的基因。
代謝型谷氨酸受體 3 (GRM3) 被確定為另一種與大麻使用顯著相關的基因。 GRM3 在神經元通訊和腦部適應中起作用,之前已與精神分裂症和躁鬱症等精神疾病有關。 這表明大麻使用與精神健康脆弱性之間存在潛在的基因重疊。 GRM3 影響神經元的溝通方式,突顯了大腦溝通和適應的重要性。 然而,這並不代表使用大麻「一定」會導致精神疾病,而是提醒我們,對於具有相關基因的人,可能需要更加謹慎。
大麻使用遺傳學和相關健康狀況:研究顯示大麻使用與多種健康狀況之間存在密切的遺傳相關性。
該研究揭示了大麻使用與廣泛的健康狀況之間存在密切的遺傳相關性,包括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焦慮症、憂鬱症)、認知特徵(執行功能、冒險行為)和身體健康問題(糖尿病、慢性疼痛、冠狀動脈疾病)。 這突顯了大麻使用對心理和身體健康的潛在全身性影響。 大麻使用會對使用者產生廣泛的影響,從心理到生理。對於台灣學術界而言,這項發現提醒我們,在看待大麻議題時,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其對個體身心健康的潛在影響。
揭示大麻使用障礙之前的基因風險因素:該研究探索了與大麻使用障礙之前的行為相關的基因因素。
這項研究特別有價值,因為它探索了與大麻使用障礙之前的行為相關的基因因素。 透過檢查這些中間特徵,研究人員旨在繪製基因風險的進展,並識別可能更容易發展成有問題的大麻使用模式的個體。 透過研究這些中間特徵,我們可以開始繪製基因風險在大麻使用障礙發展之前的展開方式。 這為早期介入提供了可能性,透過了解個體的基因風險,及早提供相關的諮詢與協助。
邁向有針對性的療法和預防性干預:研究結果為開發針對大麻使用障礙的療法和預防性干預鋪平了道路。
該研究的發現為開發針對大麻使用障礙的有針對性療法和預防性干預鋪平了道路。 透過識別參與大麻使用的特定基因途徑和生物機制,研究人員希望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和策略,以降低發展成大麻使用障礙的風險。 對大麻使用的額外研究將有助於透過 GWAS 產生生物學發現,從而支持未來識別治療靶點和預防該疾病的干預措施的努力。
總結來說,透過像這樣的開創性研究,大麻使用的遺傳圖譜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透過識別與大麻使用相關的特定基因和基因途徑,研究人員正在深入了解這種複雜行為的潛在機制。 這些發現為開發大麻使用障礙的個人化預防和治療策略帶來了巨大的希望,最終改善了高危險個體的健康和福祉。然而,仍需強調的是,基因僅是影響大麻使用的眾多因素之一,環境、社會文化等因素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讀者可透過搜尋 “Decoding the Genetic Blueprint of Cannabis Use: A Deep Dive into the Science” 找到相關研究資訊。)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2025, October 20). Your DNA may shape how
you use cannabi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October 20,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0/251019120518.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