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海洋金融、氣候外交、台灣、聯合國、海纜
[內文]:
近年來,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腳步日益加快,海洋作為地球重要的碳匯,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下,海洋金融與氣候外交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台灣身為海洋國家,且在相關科技領域具備優勢,正可藉此機會,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根據報導,聯合國在法國尼斯舉辦的第三屆海洋大會(UN Ocean Conference 2025)強調,加速海洋金融行動對於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與合作夥伴推出了「One Ocean Finance」倡議,旨在動員資金恢復海洋生態系統,支持依賴海洋的社區。同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的「30×30 Ocean Accelerator」計畫也已動員超過3,000萬美元,用於建立新的海洋保護區。這顯示海洋金融已成為國際外交與氣候治理的重要工具。
台灣在海洋監測與模擬方面具備領先優勢,例如「半隱式跨尺度水文綜合系統模型(SCHISM)」的應用,可支援跨國海洋模擬、災害預警及藍碳項目。台灣中央氣象局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合作,利用SCHISM進行海洋預測,支援跨國災害管理與資源保護。
除了技術優勢,海纜基礎設施也是台灣參與海洋金融的關鍵。雖然近期台灣海纜網路因地緣爭議而短暫中斷,但這反而凸顯其戰略價值。海纜不僅支撐全球數據傳輸,更是海洋監測資料共享、碳交易驗證與氣候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Meta於2025年宣布推出Candle海底電纜系統,連接亞太地區多個國家,將大幅提升區域網路連接性,強化台灣作為區域樞紐的角色。
國際合作方面,韓國與日本在聯合國高級別週會上,均承諾投入資金支持海洋生態保護與永續漁業發展。台灣可與韓國共享SCHISM系統數據,協作跨國海洋監測與災害預警;與日本共同推動藍碳碳匯項目,並透過海纜網絡共享監測資料,提升合作效率與透明度。
個人心得: 台灣的地理位置與科技實力,使其在海洋金融與氣候外交領域擁有獨特的機會。透過技術輸出、海纜建設與區域合作,台灣不僅能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也能提升自身的國際地位。
事件癥結點: 台灣能否有效整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基礎設施,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是能否在海洋金融與氣候外交中扮演關鍵角色的關鍵。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三立新聞網報導(金士懿觀點》從聯合國海洋高級別週會,看氣候金融與台灣外交機會),並引用其中關於聯合國海洋大會、各國承諾、台灣技術優勢(SCHISM)、海纜建設(Meta Candle)等資訊,支持文章觀點,闡述台灣在海洋金融與氣候外交領域的潛力與機會。
參考閱讀
新加坡續推聯合國網路計畫 促國際合作抗資安威脅,中央社 • 3 小時前
因應南科發展 台南市蓮潭國中小學二期校舍落成,中央社
金士懿觀點》從聯合國海洋高級別週會,看氣候金融與台灣外交機會,三立新聞網 setn.com via Yahoo奇摩新聞
哈瑪斯公開處刑引震撼!川普令「立即繳械」 否則以軍將重返加薩,民視 via Yahoo奇摩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