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麻標籤的真相:學者觀點下的潛力、風險與透明度
「我們至少應該提供關於產品中 THC 量的準確資訊。」——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 Cinnamon Bidwell 教授
隨著全球大麻合法化的浪潮推進,大麻產品的資訊透明度成為學界、產業界乃至消費者日益關注的焦點。然而,近期一項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CU Boulder)的研究,如同警鐘般敲響,揭示了合法大麻市場中標籤資訊不實的潛在問題。本文將基於該研究,深入探討大麻標籤的真相,剖析其背後的潛力、風險與透明度挑戰,並從學者的角度,為台灣的相關研究與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大麻標籤資訊的準確性,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團隊,從科羅拉多州的52家授權藥房收集了277種大麻產品,進行了迄今為止最詳盡的標籤審計。研究結果令人震驚:近半數(44%)的大麻花朵產品,其四氫大麻酚(THC)含量標示與實際含量不符,且多數情況下是誇大其辭。這種誇大標示的現象,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更可能導致誤用或過量攝取,帶來潛在的健康風險。
THC 是大麻中主要的精神活性成分,其含量直接影響使用者的體驗。
大麻產品的種類繁多,標籤的準確度也因產品類型而異。
研究發現,相較於大麻花朵產品,大麻濃縮物(如油和蠟)的標示準確度相對較高,高達96%的產品符合標示的THC含量。這種差異的背後,可能與產品檢測的難易程度有關。濃縮物更容易進行分析和檢測,而花朵作為植物本身,其成分分布具有異質性,難以進行精確的檢測。
「在濃縮物方面,科羅拉多州的標籤準確度很好,但花朵類產品存在一些實際問題。」—Cinnamon Bidwell 教授
不準確的大麻標籤,不僅對娛樂用途的使用者構成風險,更可能對醫療用途的使用者造成嚴重危害。
對於醫療用途的使用者而言,精確的劑量至關重要,因為他們需要根據自身的病情,嚴格控制THC的攝取量。標籤不實可能導致劑量控制失誤,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加重病情。對於娛樂用途的使用者而言,過量攝取THC可能導致不良反應,如焦慮、恐慌,甚至引發精神健康問題。
一個花朵產品標示為 24% THC,但實際只有 16%。
除了THC之外,大麻中還含有其他多種大麻素,如大麻二酚(CBD)、大麻萜酚(CBG)和大麻萜酚酸(CBGA)。
這些大麻素具有不同的藥理活性,可能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然而,研究發現,僅有16%的大麻產品提供了關於其他大麻素的資訊。這種資訊的缺失,使得消費者難以全面了解產品的成分和潛在效果,也限制了他們根據自身需求做出明智選擇的能力。
CBG 和 CBGA 具有抗炎和抗焦慮特性。
面對大麻標籤亂象,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團隊呼籲加強對大麻產品的檢測和標籤監管,提高資訊透明度。
他們建議生產商和檢測機構改進檢測協議,確保標籤資訊的準確性。此外,研究人員還鼓勵消費者保持警惕,不要完全依賴標籤上的THC含量,而是要多方了解產品的成分和潛在效果。
「我們都想要同樣的東西,一個強大、成功的產業,監管機構可以放心,企業可以蓬勃發展,客戶可以信任。」——Duncan Mackie
在1980年代,大麻的THC含量約為8%,而現在花朵類產品的平均THC含量約為21%,濃縮物更是高達71%。THC含量的顯著增加,可能伴隨更高的健康風險,包括大麻使用障礙和一些精神健康問題。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大麻產品時,應充分了解其潛在風險,謹慎使用。
「THC 含量顯著增加,我們知道,更多的 THC 暴露可能與更高的風險有關,包括大麻使用障礙和一些精神健康問題。」——Cinnamon Bidwell 教授
總之,大麻標籤的準確性與資訊透明度,是確保消費者權益、降低潛在風險、促進大麻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在推進大麻合法化的同時,必須加強監管,提高透明度,並鼓勵消費者理性選擇,才能真正實現大麻的潛力,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其風險。台灣在面對相關議題時,應借鑒國際經驗,審慎評估,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政策。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2025, October 23). How strong is your weed,
really? Scientists say labels often mislead. ScienceDaily. Retrieved October 23,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0/251023031618.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