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由布里斯托大學領銜的國際研究表明,降低膽固醇可能與降低失智症風險有關。這項研究利用超過一百萬人的大型數據集,發現遺傳上較低的膽固醇與顯著降低的失智症風險相關。這項發現為探索預防措施和潛在的治療干預開闢了新途徑。
膽固醇與失智症:一項基因研究的啟示
這項研究的重點在於發現遺傳上較低的膽固醇水平與降低失智症風險之間存在潛在聯繫。研究使用大型數據集和孟德爾隨機化方法,為膽固醇在失智症發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見解。
孟德爾隨機化:模擬降膽固醇藥物的效果
孟德爾隨機化是一種利用基因變異來模擬藥物作用的技術,在本研究中被巧妙地應用。研究人員利用影響膽固醇水平的基因變異,來模擬像是史他汀(Statins)和依澤替米貝(Ezetimibe)等降膽固醇藥物的作用。這種方法的一個關鍵優勢是,它可以減少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的干擾,更精準地評估膽固醇對失智症風險的影響。想像一下,我們就像是在實驗室裡,用基因當作精密的儀器,來分離出膽固醇的影響,這在傳統的觀察性研究中是很難做到的。這種研究設計的巧妙之處,也讓我們對研究結果更有信心。
研究結果顯示,基因遺傳上較低的膽固醇與降低失智症風險之間存在強烈的關聯。具體來說,每公升血液中膽固醇降低僅僅一毫莫耳(mmol/L),就可能與某些藥物相關的基因目標降低高達 80% 的失智症風險相關。這項發現突顯了即使是適度降低膽固醇,也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
正如 Nordestgaard 博士所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如果你擁有這些降低膽固醇的基因變異,那麼你患上失智症的風險似乎會顯著降低。”
這句話強而有力地暗示了控制膽固醇水平,可能是預防失智症的一種有效策略。
研究人員進一步提出,高膽固醇可能透過促進動脈粥狀硬化來增加失智症的風險。動脈粥狀硬化是指脂肪沉積物在血管中積累,導致血管變窄和硬化。當這種情況發生在大腦血管中時,可能會導致小血栓形成,而這正是失智症的已知原因之一。
Nordestgaard 博士解釋說:“動脈粥狀硬化是膽固醇在血管中積累的結果,它可能發生在身體和大腦中,並增加形成小血栓的風險,而這是失智症的原因之一。”
這種機制上的理解對於開發針對性療法至關重要,這些療法可以解決連接膽固醇和失智症的具體途徑。
儘管這項基因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但研究人員強調需要進行長期的隨機臨床試驗,以確認降膽固醇藥物是否能直接預防失智症。這些試驗將涉及追蹤參與者數十年,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後勤挑戰。
Nordestgaard 博士補充說:“下一步真正好的做法是進行為期 10 年或 30 年的隨機臨床試驗,例如,讓參與者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然後觀察他們患上失智症的風險。”
臨床試驗是建立因果關係的黃金標準,對於將這些發現轉化為可操作的醫療建議至關重要。
失智症研究的挑戰:長期追蹤與複雜病因
研究失智症本身就具有挑戰性,因為它是一種晚發性疾病。需要長期觀察才能確定因果關係,這使得傳統的臨床試驗難以進行且成本高昂。此外,失智症的病因複雜,可能涉及多種因素,因此需要仔細考慮。失智症研究的困難突顯了創新方法的重要性,例如孟德爾隨機化,以克服這些挑戰並加速進展。想像一下,要追蹤一個人長達數十年,同時還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影響失智症的因素,其複雜程度可見一斑。
這項研究的優勢在於使用了來自多個國家的大規模世代數據,包括英國生物樣本庫、哥本哈根普通人群研究、哥本哈根城市心臟研究、FinnGen 研究和全球脂質遺傳學聯盟。這種國際合作增強了研究結果的普遍性和穩健性。這種大規模的合作努力凸顯了數據共享和國際合作在應對像失智症這樣複雜的健康挑戰中的重要性。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以透過上述研究機構或聯盟的官方網站,查找相關的數據和研究資訊。
總之,這項研究為基因遺傳上較低的膽固醇與降低失智症風險之間的聯繫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雖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包括長期的臨床試驗,以確認這些發現並確定因果關係,但這些結果為失智症預防策略提供了一個有希望的途徑。透過了解膽固醇在大腦健康中的作用,我們可以潛在地減輕這種日益嚴重的全球健康危機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University of Bristol. (2025, October 24). Popular cholesterol drugs may help
prevent dementia. ScienceDaily. Retrieved October 24,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0/251024041815.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Bristol.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