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發現夜間光照與心臟疾病之間存在幾乎線性的關係:夜間光照暴露越多,風險就越高。」- Shady Abohashem 博士
一項即將於 2025 年美國心臟協會科學會議上發表的研究指出,夜間人工光照可能對心臟健康構成威脅。這項研究揭示了光污染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潛在生物學途徑,提醒我們在享受現代便利的同時,不應忽視環境因素對健康的長期影響。
 
子段落標題1: 夜間光照與心臟疾病風險:一項線性關聯
該研究的核心發現是,夜間暴露在高強度人工光線下的人群,大腦的壓力活動更高,血管炎症更嚴重,因此罹患重大心臟事件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這種關聯呈現幾乎線性的關係,意味著夜間光照暴露越多,心臟疾病的風險就越高。這項發現不僅確認了既有研究中光害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更進一步量化了這種風險的程度。
具體的數據顯示,夜間光照每增加一個標準差,在五年和十年的隨訪期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分別增加約 35% 和 22%。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研究人員考慮到傳統的心臟疾病風險因素,以及噪音污染、社會經濟地位等其他社會環境因素,這種關聯依然成立。這暗示著夜間光照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不容忽視。
子段落標題3: 社會環境壓力:加劇光照的負面效應
研究同時指出,社會環境壓力可能會加劇光照對心臟健康的負面影響。居住在交通噪音大或社區收入較低等社會或環境壓力較大地區的參與者,其心臟風險也更高。這種現象提示我們,光污染的影響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其他社會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個體的健康。因此,在探討光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時,必須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社會環境背景下進行考量。
子段落標題4: 壓力途徑與血管炎症:揭示潛在的生物學機制
研究人員通過結合腦部成像和衛星數據,揭示了夜間光照影響心臟健康的潛在生物學機制。他們發現,夜間光照會觸發大腦的壓力反應,進而引發血管炎症,最終導致動脈硬化,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這種壓力途徑的發現,為我們理解光污染如何影響心血管系統提供了新的視角。> 「當大腦感知到壓力時,它會激活信號,觸發免疫反應並使血管發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過程會導致動脈硬化,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Abohashem 博士解釋道。
子段落標題5: 個人與社會層面的應對: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面對夜間人工光照帶來的健康隱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研究人員建議,在城市層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戶外照明,遮蔽路燈或使用運動感應燈。在個人層面,則可以限制室內夜間光照,保持臥室黑暗,避免睡前使用電視和個人電子設備等屏幕。這些簡單易行的措施,有助於降低夜間光照暴露,從而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僅為觀察性研究,無法證明因果關係。此外,研究對象僅限於在一家醫院系統接受治療的患者,可能不代表更多元的人群。因此,我們在解讀研究結果時,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未來的研究應著重於在更大、更多元的人群中驗證這些發現,並測試減少夜間光照的干預措施,以及探討減少光照暴露如何改善心臟健康。
總結而言,這項研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夜間光照可能對心臟健康造成潛在危害。作為學者和研究人員,我們有責任深入探討光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並為制定有效的預防策略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推廣相關的健康知識,提高公眾對光污染危害的認識,共同守護我們的心臟健康。若您對此議題有興趣,可以搜尋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網站,查找即將於2025年發表的相關研究報告與科學聲明。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5, November 3). Your bedroom glow might be
quietly damaging your heart.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3,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1/251103093005.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