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工程的迷彩革命:解鎖頭足綱動物的變色密碼
「這種天然色素賦予了章魚或魷魚偽裝能力…而我們在推進這種材料生產方面的成就只是冰山一角。」— Bradley Moore
科學家們近期成功地利用細菌複製了頭足綱動物(如章魚、魷魚)的偽裝色素——黃色素(xanthommatin)的生產過程,這項突破不僅為生物材料的永續生產開闢了新途徑,也為光電、熱塗層、染料等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應用前景。以下將深入探討這項研究的關鍵面向,以及其對學術界和產業的潛在影響。
 
黃色素:大自然隱身術的關鍵
黃色素是章魚、魷魚和墨魚等頭足綱動物能夠瞬間變換顏色的關鍵色素。這種色素並非只存在於頭足綱動物中,在其他物種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它賦予了帝王蝶翅膀的橘黃色,以及蜻蜓身體的鮮紅色。然而,在過去,要大量取得黃色素極為困難,嚴重限制了相關研究和應用開發。如今,科學家們突破了這個瓶頸,為黃色素的研究與應用開啟了新的篇章。
傳統的黃色素提取方法效率極低,產量微乎其微,往往只能獲得毫克等級的產量。為了克服這個限制,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生長耦合生物合成」(growth coupled biosynthesis)的新方法。
這種方法透過基因工程改造細菌,使黃色素的生產與細菌的生存緊密連結。換句話說,細菌必須生產黃色素才能存活,這大大提升了色素的產量,使細菌彷彿成為一座座高效的色素工廠。
為了進一步優化黃色素的生產,研究團隊結合了高通量適應性實驗室進化(high-throughput 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機器人技術和生物資訊學。
「這個項目讓我們得以一窺未來,在未來,生物學將透過先進的自動化、數據整合和計算驅動設計,實現有價值的化合物和材料的永續生產。」— Adam Feist
機器人負責執行大量的實驗,而生物資訊學則用於分析實驗數據,找出能夠顯著提升色素產量的基因突變。透過這種高度自動化和數據驅動的方法,研究團隊成功地將黃色素的產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準,比傳統方法提高了整整 1000 倍,達到每公升 1 到 3 克的驚人產量。過去若能產出每公升5毫克,就已經算是幸運了。
黃色素的無限可能:從軍事迷彩到永續材料
黃色素產量的巨大突破,為其廣泛應用打開了大門。由於黃色素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因此在許多領域都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 光電元件: 黃色素可望用於開發新型的光電元件,例如太陽能電池和光感測器。
* 熱塗層: 黃色素可以作為熱塗層的成分,用於調節物體的溫度,例如建築物的隔熱材料。
* 染料: 黃色素可以作為一種天然染料,用於紡織品、化妝品等產品的染色。
* 紫外線防護產品: 黃色素具有吸收紫外線的能力,可以作為紫外線防護產品的成分,例如防曬霜。
* 軍事迷彩: 黃色素最引人注目的應用之一,無疑是軍事迷彩。由於它具有快速變色的能力,因此可以被用於開發更先進的迷彩技術,使士兵或裝備能夠更好地融入周圍環境。
事實上,美國國防部和化妝品公司都對這種材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生物工程的永續未來:告別石油基材料
這項研究不僅僅是關於黃色素的生產,更重要的是,它展現了生物工程和合成生物學在創造永續材料方面的巨大潛力。
「展望未來,人類將會重新思考如何製造材料來支持我們地球上 80 億人口的合成生活方式……由於聯邦政府的資助,我們解鎖了一條有希望的新途徑,可以設計對人類和地球更有益的自然啟發材料。」— Bradley Moore
在過去,我們過度依賴石油基材料,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如今,透過生物工程,我們可以利用生物系統來生產各種有價值的化合物,例如黃色素,從而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並創造更環保的產品。這項研究成果為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透過生物工程,我們可以實現材料生產的永續轉型,為地球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給台灣學研界的啟示:擁抱跨領域合作與前瞻研究
這項關於黃色素的突破性研究,不僅展示了生物工程的強大力量,也為台灣的學術界和研究機構帶來了寶貴的啟示。
* 擁抱跨領域合作: 這項研究的成功,仰賴於生物學、化學、工程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合作。台灣的學研界應鼓勵跨領域合作,共同解決複雜的科學問題。
* 重視前瞻性研究: 這項研究的目標並非僅僅是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探索生物工程的未來潛力。台灣的學研界應加大對前瞻性研究的投入,勇於挑戰現有的知識邊界。
* 促進產學合作: 這項研究的成果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可以與產業界合作,開發出各種創新的產品。台灣的學研界應積極促進產學合作,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效益。
總之,這項研究不僅為我們帶來了關於黃色素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啟發我們重新思考材料生產的模式,並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永續未來的願景。希望台灣的學研界能夠從中汲取靈感,勇於創新,為台灣的科技發展和環境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若想更深入了解此研究,可以嘗試搜尋 Bradley Moore, Leah Bushin, Adam Feist 等關鍵字,以及關鍵字 Xanthommatin, cephalopod camouflage pig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2025, November 3). Scientists teach
bacteria the octopus’s secret to camouflage.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3,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1/251103093001.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